一、水系統處理技術體系構建
(一)水質標準與系統分類
水系統根據用
途分為三類:
1. 純化水(PW):電導率≤5.1μS/cm,用于設備清洗、配料等,需控制微生物≤100CFU/ML;
2. 注射用水(WFI):內毒素≤0.25EU/ML,采用70℃以上循環輸送,用于注射劑配制;
3. 滅菌注射用水:通過終端滅菌(如121℃/15分鐘)制備,作為溶媒或稀釋劑。
(二)預處理單元:污染物攔截的第一道防線
1.原水凈化技術
- 多介質過濾:填充石英砂、活性炭,去除懸浮物(濁度≤1NTU)及余氯(≤0.1ppm);
- 軟化處理:離子交換樹脂去除鈣鎂離子,防止RO膜結垢(特別注意結垢需要對第一層、第二層反滲透膜均進行清洗且不可同時清洗);
- 精密過濾:5μm濾芯截留顆粒雜質,保護后續膜元件。
2.2025 GMP新增要求
- 活性炭過濾器需設置微生物監控點,每周(實際生產周期)檢測TOC(≤0.5mg/L),避免活性炭成為生物膜滋生地;
- 預處理管道需采用316L不銹鋼電拋光材質,死角長度L≤3D(D為管道直徑)。
3. 核心處理:膜技術的精準應用
(1)反滲透(RO)系統
- 技術參數:脫鹽率≥99.5%,回收率控制在75%以下(避免濃水側結垢),運行流速≥1.2m/s(湍流狀態下可以有效抑制生物膜粘滯,減少泛濫風險);
- 節能升級:采用低壓大通量膜元件,配合變頻泵動態調節壓力,降低能耗。
(2)電去離子(EDI)系統
- 深度除鹽:替代傳統混床,產水電導率≤0.1μS/cm,無需酸堿再生,符合環保要求;
- 微生物控制:定期用奧克泰士消毒劑循環消毒(良好周期內),防止EDI模塊內部生物膜形成。
(四) 后處理與分配系統:水質維持的關鍵
1.消毒滅菌技術
- 化學藥劑消毒:采用奧克泰士消毒劑按照一定配比加入,進行循環消毒,消毒后規定時間內利用奧克泰士檢測產品及時檢測殘留,確保達到要求標準。
- 巴氏滅菌:純化水系統80℃循環1小時,注射用水系統75℃以上持續循環,每季度驗證升溫速率(≥1℃/分鐘);
- 臭氧消毒:濃度0.3-0.5mg/L,接觸時間≥30分鐘,消毒后需通過活性炭吸附去除殘留(臭氧≤0.01mg/L)。
2.儲罐與管道設計
- 儲罐頂部安裝疏水性除菌濾器(0.22μm PVDF材質),呼吸口設置防蟲網;
- 分配管道采用3D全焊式連接,焊接缺陷率≤0.1%(通過內窺鏡檢測),流速≥2.0m/s(注射用水系統,湍流狀態減少生物膜粘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