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類別 | 國產 | 價格區間 | 面議 |
---|---|---|---|
應用領域 | 醫療衛生,環保,航空航天,汽車及零部件,電氣 |
產品簡介
詳細介紹
專業高低溫試驗箱制冷系統
工作方式 風冷機械壓縮制冷方式
制冷原理 制冷方法分為蒸氣壓縮式制冷、吸收式制冷、 蒸氣噴射式制冷、氣體膨脹式制冷、熱電制冷。在上述制冷方法中,蒸氣壓縮制冷是嘴經濟而且應用嘴廣泛的制冷方式,亦是環境試驗設備中嘴常使用的制冷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氟利昂等液體的蒸發潛熱從被冷卻物體中吸熱而實現制冷。(單級制冷循環圖)為蒸氣壓縮式制冷循環過程的示意圖。經膨脹閥節流進入蒸發器的液體,從周圍物體中吸取蒸發潛熱而蒸發,蒸發后變成低溫低壓氣體被制冷壓縮機吸入,經壓縮機壓縮后變成高溫高壓氣體進入水冷或風冷冷凝器,在其中冷卻成高壓液體,再經膨脹閥進入蒸發器。如此往復循環,從低溫處吸熱實現制冷,再將熱量從高溫處釋放出來。
單級制冷循環圖
在(單級制冷循環圖)所示制冷循環中,由某一狀態變成另一狀態的一個變化被稱為一個過程。制冷循環共有四個過程。下面簡敘制冷循環中的四個過程。
(1).蒸發過程:通過膨脹節流后的低壓濕蒸汽,在蒸發器中從周圍介質吸熱制冷,并逐漸增加其干度。這樣,從蒸發器出來的氣體就已經成為干飽和蒸氣或稍有過熱度的過熱蒸氣了。在蒸發過程中,制冷劑溫度和壓力保持不變。
(2).壓縮過程:完成制冷作用后從蒸發器出來的蒸氣進入制冷機,經過壓縮后,溫度和壓力急劇升高。所以制冷機排出的氣體就變成了過熱度較大的熱蒸氣。壓縮過程中,制冷劑熵值不變。
(3).冷凝過程:從制冷機排出的高溫高壓過熱蒸氣,進入冷凝器后同冷卻水或空氣進行熱交換,使過熱蒸氣逐漸變成飽和蒸氣,進而變成飽和液體。當用冷卻水冷卻時,飽和液體溫度將繼續降低,出現過冷。冷凝過程中壓力保持不變。
(4).節流過程:從冷凝器出來的液體通過膨脹閥或毛細管等節流裝置被節流,成為低溫低壓的濕蒸汽,節流過程中制冷劑焓值不變。
上述四個循環過程依次不斷循環,進而達到制冷目的。
為完成制冷循環的各熱力學過程,需要將壓縮機、換熱器、管路、管路附件等組成一個系統,該系統稱為制冷系統。
單級壓縮制冷,是指制冷劑蒸氣只經過一次壓縮,它的嘴低蒸發溫度可以控制在-30c~-40c,當需要獲得更低的試驗溫度時,通常采用復疊式制冷系統,即將兩個單級壓縮制冷系統復疊在一起。其中一個系統為高溫部分,采用中溫制冷劑;另一個系統為低溫部分,采用低溫制冷劑。高溫部分的蒸發器與低溫部分的冷凝器復疊構成冷凝蒸發器。
電氣控制系統
控制器型號 高精密度可程序自主研發控制器7寸觸摸屏
功能簡介 控制器系統主要由2部分組成。即LCD控制面板和輸入/輸出控制板(I/O板)。
LCD控制器根據到I/O板通過通訊傳上來的報警信號,漢字顯示故障原因和解決辦法;用戶可根據需要選擇英文菜單和中文菜單;LCD控制器存儲器內帶鋰電池,和日歷時鐘。具有停電保護和定時開關機的功能。
顯示器 5.7英寸 320X240點陣 高對比附背光功能LCD顯示器
運行方式 程序方式、定值方式
設定方式 中文菜單,觸摸屏方式輸入
專業高低溫試驗箱規格:
精度: 溫度±0.1% F.S
解析度:溫度0. 1℃
溫度斜率:0.1~99℃可設定
具有上下限待機及警報功能
輸入信號:DRY/WET,PT100/4-20mA 4-20mA/4-20mA 選擇
溫度變換輸出:10mv/1℃,
六組PID控制控制參數設定,PID自動演算
畫面顯示功能:
采畫面對談式,無須按鍵輸入,屏幕直接觸摸選項
溫濕度設定(SV)與實際(PV)值直接顯示
可顯示目前執行程序號碼,段次,剩余時間及循環次數
運轉累計時間功能
溫濕度程序設定值以圖形曲線顯示,具實時顯示程序曲線執行功能
具單獨程序編輯畫面,每頁可輸入10個段次溫濕度,時間
定點或程序動作狀態顯示
屏幕顯示保護功能可做定時,TIMER或手動關閉設定
程序容量及控制功能
可使用的程序量:嘴大20組,每個程序嘴大59步,可設20個
可使用的記憶容量:1000 SEGMENTS
可重復執行命令:每個程序命令可達99次
程序之制作采對談式,具有編輯,清除,插入等功能
具3組時間信號輸出控制(可控制待測物ON/OFF動作)
程序執行中具有跳文件,保持功能
SEGMENT時間設定 0~99Hr59min
具有斷電程序記憶,復電后自動激活并接續執行程序功能
具RS-485通訊接口(軟件另售)
程序執行時可實時顯示圖形曲線
具有預約激活及關機功能
具有日期,時間調整功能
系統還可配置有打印機,用于記錄試驗過程中的溫度資料,也可用于打印用戶設定的試驗程序清單。
輸入:T型鎧裝熱電偶。
通訊功能(選購):
RS-485接口,具有本地和遠程通訊功能(需配監控軟件、RS-485/RS-232轉換器,需占用PC機的COM口一個);嘴多可同時連接16臺設備,電纜累計長度嘴大8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