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中國CDC否認參與組織轉基因“黃金大米”人體試驗
閱讀:1987 發布時間:2012-9-7中國疾控中心5日晚發表聲明回應“黃金大米”事件,否認了參與組織轉基因“黃金大米”人體試驗的傳聞,稱相關研究員表示對是否使用了“黃金大米”不知情,此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環境組織“綠色和平”近日發布消息稱,美國塔夫茨大學選取中國湖南衡陽某小學學生做轉基因“黃金大米”的人體試驗。該項研究結果形成的論文《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卜素與油膠囊中的β-胡蘿卜素對兒童補充維生素A同樣有效》發表于《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文中提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婦幼營養室在該試驗中組織研究和收集樣品。
中國疾控中心5日晚刊出回應文章說,該論文的第三作者蔭士安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員。營養食品所調查所獲的情況如下:
一、發表的文章是來自美國塔夫茨大學申請到的美國NIH項目“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該研究項目是美國塔夫茨大學與浙江省醫學科學院于2004年9月簽署的,研究內容是研究菠菜、黃金大米和β—胡蘿卜素膠囊中的胡蘿卜素在兒童中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文章發表前,蔭士安研究員收到了《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的論文發表通知,他簽字同意發表。
二、蔭士安研究員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名稱為“植物中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課題執行日期2006年1月-2008年12月,此項課題的研究內容僅涉及穩定同位素標記的菠菜中類胡蘿卜素轉化效率研究,沒有轉基因大米的研究。在研究實施過程中,增加了現場協作人員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王茵研究員。另外,參加的單位還包括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衡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中所用的穩定同位素標記的菠菜由美國塔夫茨大學提供,并由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博士于2008年5月從美國攜帶到湖南衡陽現場。
三、據蔭士安研究員介紹,考慮其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與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博士負責的美國NIH項目均有菠菜中類胡蘿卜素轉化效率研究內容,故將2個項目的現場工作合并在一起進行。營養食品所在調查中經過比對,蔭士安研究員提供的受試者名單與《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的研究對象基本一致。
四、關于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博士負責的美國NIH項目研究中是否使用了“黃金大米”,蔭士安研究員表示不知情。
據介紹,為盡快弄清事實,中國疾控中心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正展開進一步調查。由于涉及多家單位,營養食品所正積極和有關方面協調、溝通,進一步查對、核實有關情況,并將及時公布調查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