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ZB 1972-2020 氯化聚氯乙烯樹脂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氯化聚氯乙烯(以下簡稱CPVC)樹脂的術語與定義、基本要求、產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和質量承諾與服務。
本文件適用于由聚氯乙烯(以下簡稱PVC)樹脂經氯化制得的氯化聚氯乙烯樹脂。
術語與定義
GB/T 34694-2017 中界定的術語與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基本要求
設計研發
根據產品應用途徑不同,選擇不同聚合方式以及不同聚合度的聚氯乙烯樹脂原料。
研發新型號產品時,采用正交試驗方法,確定合理的反應溫度和進料量。
采用自動化控制系統,設計程序控溫方法、設定分段控制進料量曲線,以實現精準控制工藝參數。
原材料
聚氯乙烯樹脂
應采用懸浮法或者本體法的聚氯乙烯樹脂進行生產,懸浮法生產的聚氯乙烯樹脂應符合 GB/T 5761-2018 中的優等品要求,其K值不小于65;本體法生產的聚氯乙烯樹脂應符合 HG/T 4076-2008 中的優等品要求,其中用于擠出型的K值不小于67,用于模塑型的K值不小于57。
氯氣
應采用液氯氣化的氯氣進行氯化生產,液氯應符合 GB/T 5138-2006 中的優等品要求。
工藝
采用紫外光引發的氣固相法氯化工藝,主體反應器、脫氯倉采用純鎳材質,均化料倉采用304及以上不銹鋼材質。
采用全過程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技術,全系統實現自動化遠程精密控制,確保樹脂質量的均勻性和穩定性。
采用化工安全儀表系統(SIS),包括安全聯鎖系統、緊急停車系統和有毒有害、可燃氣體及火災檢測保護系統,提高裝置的安全水平。
反應產生的氯化氫氣體使用無離子水進行吸收生成副產鹽酸,反應過程中多余的氯氣使用過量燒堿吸收生成次氯酸鈉。
檢測能力
應具備氯含量、雜質粒子數、表觀密度、殘余氯含量、揮發物(包括水)的質量分數、白度(160°C,10min)等項目的檢測儀器、設備及檢測能力。
產品分類
根據后續成型加工方式不同,分為擠出型和模塑型。其中擠出型又分為擠出Ⅰ型和擠出Ⅱ型,擠出Ⅰ型采用懸浮法聚氯乙烯樹脂為原料進行氯化而制得,擠出Ⅱ型采用本體法聚氯乙烯樹脂為原料進行氯化而制得。
技術要求
外觀為白色粉末,色澤均勻,無肉眼可見色差。
氯化聚氯乙烯樹脂應符合表1的要求。
試驗方法
氯含量的測定
按 GB/T 7139 的規定進行。
GB/T 7139-2002 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測定
殘余氯含量的測定
按 GB/T 34694 的規定進行。
GB/T 34694-2017 塑料 氯化聚氯乙烯樹脂中殘余氯含量的測定 電位滴定法
京都電子KEM 自動電位滴定儀 AT-710S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