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山西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開展 助推漁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05月18日 11:45:20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解意 點擊量:4229

近日,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積極踐行《指導意見》要求,按照有關部署安排,出臺了《山西省“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實施意見》。
【化工儀器網 政策法規】為進一步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珍貴瀕危水生生物物種、改善生態環境,農業農村部于今年1月印發了《“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為提高增殖放流成效作了引導。《指導意見》對增殖放流區域和物種進行了統籌規劃,提出了放流苗種數量、苗種供應體系、社會放流平臺、科技支撐體系四個方面的主要目標和加快體系建設、強化規范管理、加強宣傳交流、加強組織領導四個重點任務。
近日,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積極踐行《指導意見》要求,按照有關部署安排,出臺了《山西省“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對增殖放流工作地主要原則、主要目標作了說明,提出了“十四五”全省增殖放流指導性目標。
按照國家農業農村部要求,山西省在統籌規劃方面,要科學確定增殖放流物種,合理規劃增殖放流水域,嚴禁放流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體系建設方面,要加快苗種供應體系建設,推進開展定點放流水生生物,完善增殖放流科技支撐體系;監督管理方面,要完善增殖放流管理制度,強化增殖放流監管,規范社會放流活動;在宣傳交流上,積極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創新增殖放流宣傳形式,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在組織領導方面,做好統籌謀劃,爭取加大投入。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積極引導單位和個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科學、規范、有序開展,有利于促進水生生物資源有效恢復和可持續利用,助力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通知原文如下:
通知原文如下: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做好山西省“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實施意見
各市農業農村局:
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農漁發〔2022〕1號)精神,為做好我省“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科學養護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資源,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水平,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
于生態文明建設有關要求,按照《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有關部署安排,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健全體系、強化支撐,加強監管、廣泛宣傳,引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學、規范、有序開展,促進水生生物資源有效恢復和可持續利用,助力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兼顧效益。堅持將增殖放流的生態功能放在首位,逐步加大珍貴瀕危和地方特有水生物種放流比重,充分發揮增殖放流生態功能,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同時,在適宜區域繼續增殖放流經濟物種,恢復水生生物資源,促進漁民增收漁業增效。
2.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綜合考慮水生生物資源養護需求、苗種供應能力、財政支持力度等因素,統籌規劃增殖放流工作。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區域特色,科學確定適宜增殖放流的重點水域和物種。
3.堅持注重質量,提高成效。堅持增殖放流數量與質量并重、規模與效益兼顧,保障放流物種種質和質量,禁止放流外來物種等不符合生態要求的物種,科學確定放流物種規格,切實提高放流水生生物成活率和放流效果。
4.堅持科學放流,強化支撐。健全增殖放流苗種供應、科技支撐和社會放流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增殖放流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科學評估增殖放流工作成效,為規范開展增殖放流提供有力支撐。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增殖放流水生生物數量保持在3500萬尾左右,逐步構建“區域特色鮮明、目標定位清晰、布局科學合理、管理規范有序”的增殖放流苗種供應體系;確定一批社會放流平臺,社會化放流活動得到規范引導;與增殖放流工作相匹配的技術支撐體系初步建立,增殖放流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增殖放流成效進一步擴大,成為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珍貴瀕危物種、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漁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和關鍵抓手。“十四五”全省增殖放流指導性目標(詳見附件1)。
二、加強統籌規劃,科學選定增殖放流水域和物種
(一)科學確定增殖放流物種。嚴格遵守增殖放流相關管理規定,科學確定增殖放流物種。要注重發揮增殖放流的生態效益,突出其在水質凈化、水域生態修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加大珍貴瀕危和地方特有物種的放流比重。運城市要根據實際,加大我省唯一的珍貴瀕危物種大鯢放流數量。“十四五”我省適宜增殖放流的主要水生物種14種(詳見附件2),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原則上應用于放流所列范圍內的物種,確需放流其他物種的,須經市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充分論證并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備案。
(二)合理規劃增殖放流水域。要切實發揮增殖放流公益作用,重點支持在流域性大河大湖以及資源衰退嚴重水域開展增殖放流,不得利用中央財政資金在私人經營的水域內放流。綜合考慮我省不同區域的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狀況,“十四五”我省適宜增殖放流的主要水域20片(詳見附件3)。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原則上應用于在所列水域范圍內開展的增殖放流項目,確需用于其他水域放流項目的,須經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充分論證并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備案。
(三)嚴禁放流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必須是本地種,嚴禁放流外來種、雜交種、選育種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常見水生生物外來種、雜交種和選育種名錄見附件4)。同時,應遵循“哪里來哪里放”原則,確保種質純正,避免跨流域放流導致生態風險。在增殖放流工作實施前,要認真開展增殖放流適宜性評價,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增殖放流適宜水域、物種、規模、結構、時間和方式等。
三、加快體系建設,加強增殖放流支撐保障
(一)加快苗種供應體系建設。支持和鼓勵漁業資源增殖站、科研院所及推廣機構所屬水產苗種繁育基地、省級以上水產原種場等相關單位參與增殖放流工作。積極推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苗種供應基地建設,健全完善增殖放流苗種供應體系,推進增殖放流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發展,為增殖放流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二)推進開展定點放流水生生物。各地要加快建設或確定一批適宜開展水生生物放流的平臺或場所,配套供應適宜放生的水生生物,發揮科普宣傳、休閑旅游等功能,引導社會公眾定點規范開展水生生物放流活動。
(三)完善增殖放流科技支撐體系。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支持相關科研推廣機構參與增殖放流工作,逐步建立與增殖放流工作相匹配的科技支撐隊伍。支持開展放流水域本底調查、野化訓練、檢驗檢疫、種質鑒定等方面的研究,積極開展水生生物標記放流和跟蹤調查監測,科學評估增殖放流效果,為保障水域生態安全和科學開展增殖放流提供支撐。
四、規范監督管理,確保增殖放流工作成效
(一)完善增殖放流管理制度。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增殖放流方案申報審查制度、生態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水生生物招標采購制度、水生生物檢驗檢疫制度、放流公證或公示制度、放流過程執法監管制度、放流效果評估制度,確保增殖放流事前、事中和事后過程監管全覆蓋。
(二)強化增殖放流監管。要在增殖放流水域采取劃定禁漁區和禁漁期等保護措施,強化增殖前后放流區域內有害漁具清理和水上執法檢查,確保放流水生物種得到有效保護。要加強放流水生生物數量質量監管,嚴禁虛報增殖放流水生生物數量;認真開展放流水生生物檢驗檢疫,提高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質量。要規范增殖放流方式方法,禁止采用拋灑或“高空”傾倒等傷害水生生物的放流方式。要加強增殖放流財政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執行項目管理及政府采購等相關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切實規范增殖放流資金使用。要加強涉漁工程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監管,確保相關單位依法依規開展增殖放流活動。
(三)規范社會放流活動。鼓勵成立相關協會或志愿者組織,加強社會放流活動自律。要規范社會放流水生生物來源,嚴禁從農貿市場、觀賞魚市場等渠道購買、放流水生生物。單位和個人自行開展的規模性放流活動,水生生物原則上應來源于增殖放流苗種供應基地。要加強對社會放流活動監管,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規定擅自投放外來物種或其他非本地物種的行為,要依法責令限期捕回并予以相應罰款,預防和減少可能導致的不良生態影響。
五、廣泛宣傳交流,擴大增殖放流社會影響
(一)積極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國放魚日”等適宜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特殊時間節點,積極組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充分發揮定點增殖放流平臺(場所)功能作用,擴大社會影響,增強社會公眾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意識。同時,要注重提高增殖放流實際效果,避免流于形式主義。
(二)創新增殖放流宣傳形式。鼓勵采取發布公益廣告、開展“云放魚”活動等方式,引導社會公眾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參與增殖放流活動,讓增殖放流活動成為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平臺,在全社會營造關愛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三)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要充分發揮各類水生生物保護區管理機構、增殖站、科研教育單位、繁育展示場館和新聞媒體的作用,多渠道開展增殖放流相關科普宣傳活動。擴大增殖放流交流與合作,推動形成政府部門組織,科研機構、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等共同參與的增殖放流良好局面。
六、強化組織領導,確保增殖放流任務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相應的工作領導機制,認真制定增殖放流實施方案,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增殖放流任務完成。成立增殖放流專家團隊,對增殖放流實施方案進行科學論證,確保增殖放流工作科學、規范、有序進行。
(二)做好統籌謀劃。各市要高度重視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以本意見為指導,結合當地實際,將增殖放流工作作為“十四五”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進行統籌謀劃。各市要綜合考慮區域水生生物資源與適宜水域狀況、苗種供應能力、財政支持力度等因素,確定本地區“十四五”增殖放流發展目標任務,并于每年10月底前將下一年度增殖放流計劃報省農業農村廳農墾與漁業漁政管理局備案。
(三)爭取加大投入。要積極爭取將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資源養護工作納入當地政府和有關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爭取財政加大投入力度。在組織實施好增殖放流財政項目的同時,積極拓展個人捐助、企業投入、國際援助等多種資金渠道,健全水生生物資源生態補償機制,統籌利用好生態補償資金,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各界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
2022年5月12日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