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養箱內對細胞相互作用進行熒光觀察,是一種能在接近細胞生理環境(穩定的溫度、濕度、CO?濃度等)下,實時、動態追蹤細胞間相互作用的技術,尤其適用于需要長時間觀察的實驗。以下是該技術的關鍵要點:
一、核心設備要求
要實現培養箱內熒光觀察,需專用設備組合,確保不干擾細胞存活且能精準捕捉熒光信號:
培養箱集成式熒光顯微鏡
直接將熒光顯微鏡模塊嵌入細胞培養箱內部,或通過密封接口連接外部顯微鏡,避免頻繁取出細胞導致環境波動。例如:
Incucyte® S3/S2(進口):培養箱內集成熒光成像模塊,支持明場和多通道熒光(GFP、RFP 等),可長期自動拍攝。
國產 CytoSMART Lux3 FL:小型化培養箱內熒光顯微鏡,支持 3 通道熒光,通過 APP 遠程監控,適合中小規模實驗。
核心功能:維持 37℃、5% CO?、95% 濕度環境,避免熒光激發光對細胞的光毒性(需低強度 LED 光源)。
熒光標記策略
對目標細胞或分子進行特異性熒光標記,確保相互作用可被可視化:
細胞標記:用不同熒光染料(如 CFSE 標記細胞 A,CellTracker Red 標記細胞 B)區分兩種細胞,觀察其聚集、接觸或遷移軌跡。
分子標記:通過基因編輯(如 GFP 融合蛋白)標記細胞表面受體(如免疫細胞的 CD4、腫瘤細胞的 PD-L1),或配體(如細胞因子),實時追蹤分子在相互作用中的動態(如受體聚集、內化)。
相互作用特異性標記:如 “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當兩細胞表面分子結合時,供體熒光(如 CFP)向受體熒光(如 YFP)轉移能量,通過信號變化反映相互作用強度。
二、觀察與成像方法
時間序列成像
設定拍攝間隔(如每 10 分鐘 1 次),連續數小時至數天,記錄細胞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如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的識別→接觸→殺傷,或神經元突觸形成)。
注意控制熒光激發時間和強度:過長或過強的激發光會導致細胞活性下降(光毒性),需通過預實驗優化參數(如每次曝光≤50ms,間隔≥30 分鐘)。
多通道與共定位分析
同時采集明場和多個熒光通道圖像(如 DAPI 染核 + GFP 標記細胞 A+RFP 標記細胞 B),通過軟件疊加分析細胞間的空間關系(如是否直接接觸、接觸區域的分子共定位)。
三、數據分析重點
結合時間序列熒光圖像,可通過軟件量化細胞相互作用的關鍵參數:
相互作用動態參數
接觸頻率:單位時間內兩細胞接觸的次數;
接觸時長:單次接觸持續的時間;
距離變化:細胞間中心距離隨時間的變化(反映趨近或遠離趨勢)。
熒光信號分析
熒光強度變化:如細胞接觸后,標記分子(如炎癥因子)的熒光強度升高,提示信號激活;
共定位系數:通過 ImageJ 或 CellProfiler 計算兩種熒光信號的重疊程度(如受體 - 配體在接觸界面的共定位)。
細胞行為關聯
結合細胞運動軌跡(如通過 TrackMate 插件追蹤),分析相互作用與細胞遷移速度、方向改變的關系(如 T 細胞接觸靶細胞后是否減速并停留)。
四、應用場景
免疫學:觀察 T 細胞與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突觸形成、NK 細胞對靶細胞的識別與殺傷過程。
腫瘤學:追蹤巨噬細胞與腫瘤細胞的相互作用(如 “吞噬” 或 “促轉移” 傾向),或腫瘤細胞間的抱團遷移。
神經科學:記錄神經元突起與膠質細胞的接觸動態,或突觸形成過程中熒光標記蛋白(如突觸素 Synapsin-GFP)的聚集。
發育生物學:觀察胚胎發育中細胞間的黏附、分化信號傳遞(如干細胞與滋養層細胞的相互作用)。
五、注意事項
環境穩定性:確保培養箱內溫度、CO?濃度無波動(避免成像時開門或設備散熱影響)。
光毒性與漂白:優先選擇低光毒性熒光染料(如 Alexa Fluor 系列),并降低激發光強度和曝光時間。
圖像存儲與處理:長時間成像會產生大量數據(如 2000 萬像素圖像每小時 1GB),需配備大容量存儲和自動化分析軟件(如 Incucyte Analysis Software、Harmony)。
通過該技術,可直觀揭示細胞相互作用的動態規律,為理解生理或病理機制提供關鍵可視化證據。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