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式環境試驗箱的溫濕度均勻性是衡量設備性能的核心指標,直接關系到產品環境適應性測試的可靠性。當箱內不同測點的溫差超過 ±2℃或濕度偏差大于 ±3% RH 時,需從系統設計與運行參數兩方面進行系統性優化。
氣流組織的科學優化
風道設計缺陷是導致溫濕度不均的主要原因。應采用 “上送下回” 的氣流循環模式,在箱體頂部均勻布置 8-12 個送風口,出風口風速控制在 3-5m/s,回風口設置在底部兩側,確保氣流覆蓋率達 100%。對于大容量試驗箱(>10m3),需在風道內加裝導流板,通過 CFD 模擬調整導流角度(建議 15-30°),消除角落渦流區。
風機性能匹配至關重要,當風機風壓不足時,需更換同功率高靜壓風機(靜壓值≥250Pa),同時檢查葉輪動平衡,確保運行振幅≤0.1mm。定期用風速儀檢測各測點風速,偏差超過 15% 時應調整風口百葉角度。
加濕與除濕系統的協同調控
濕度均勻性改善需重點優化加濕裝置。采用超聲波加濕時,應將霧化片分散安裝在送風道內,間距控制在 500mm 左右,同時加裝擋水板防止冷凝水直接滴落。對于蒸汽加濕系統,需在蒸汽出口加裝汽水分離器,確保濕度波動≤±2% RH。
除濕環節應采用 “降溫除濕 + 再熱補償” 模式,當相對濕度超過設定值 10% 時,啟動輔助除濕蒸發器,同時通過 PID 調節再熱器功率,避免降溫過度導致的濕度反彈。定期校準濕度傳感器(25℃時精度應達 ±1.5% RH),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負載狀態的規范化管理
測試樣品的擺放方式對均勻性影響顯著。負載率不應超過箱體容積的 50%,且樣品間距需≥150mm,避免形成氣流屏障。對于發熱樣品,應采用鏤空托盤放置,必要時在樣品周邊設置隔熱擋板,將局部溫升控制在 3℃以內。
在進行高低溫交變試驗時,需控制升降溫速率≤5℃/min,在溫濕度轉換階段增加 30 分鐘的穩定期,待箱內參數波動≤±0.5℃后再記錄數據。
性能驗證與日常維護
優化后需按 GB/T 5170.5-2017 標準進行驗證,在箱內均勻布置 9 個測試點,連續監測 3 個周期,確保工況下溫差≤±1.5℃、濕度偏差≤±2% RH。日常維護中,每周清潔加濕器水垢,每月檢查風道過濾器壓差(超過 200Pa 時更換),每季度校準溫濕度巡檢儀,通過全流程管控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行。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