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產品
暫無信息 |
從手機互聯網品牌出路反思工業加濕器行業的發展
過去3年zui春風得意的互聯網品牌思維,在2015年受到了巨大沖擊。曾經不可一世如教科書一般的小米模式變成了為迎合資本對銷量和利潤的追求,不得不靠買5號電池為生的小賣部生意。究其原因無外乎兩點:*,低價可以,*難活。
很多人認為消費產品都有巨大的利潤空間,小米模式去掉了這層空間并成功維護了消費者的利益。但很遺憾,不管是實體物品還是虛擬物品都有自己的成本。這個成本不是簡單的A零件加B零件加C零件,而是包括對未來維修成本的預留以及對未來研發預算的預判等等諸多細枝末節的東西。犧牲這部分成本無意識拿未來賭今天,在資本環境好的情況下未來損失可以由資本買單。但資本環境如果發生變化,結果無需多言。
第二,生態與生態是兩個概念。之前人們聊的生態概念,是如何有更多入口接入,如何萬物互聯,如何將自己的產品和賬號觸及到更多領域。這種生態的概念無可厚非,一定是每一個廠商都必須應該做的。而我們談到的第二種生態,是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生態,如何得當處理上游供應鏈之間與下游渠道鏈之間的關系,也是一種生態維護。這種生態與消費者看似沒有直接,但真正落實到產品生產銷售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與購買者息息相關。因此只有兩種生態同時構建,才有可能成為資本青睞的品牌,才有可能制造用戶愿意掏錢的產品。
因此,簡單依靠*種生態概念迎合資本,同時犧牲未來隱形成本打造出來的輕資產互聯網品牌,一定會面臨用戶、行業、資本三方面的挑戰,想要生存下去困難重重。而還在致力向純互聯網品牌靠攏或者希望重新打造一個互聯網品牌的企業就更難有什么未來。
手機,該死的請去死
zui后,寫寫我主要負責的手機產品線。一開始在糾結要不要把小標題起得這么惡意滿滿,但一想到我們的讀者是如何錯過一個又一個的好產品,將自己辛苦掙來的壓歲錢、血汗錢浪費在那些電子垃圾上面的時候,我就淡定的敲下了按鍵。
很久以前我在看電視廣告的時候總是好奇一件事情,如果這一代洗衣粉比上一代洗衣粉洗的更干凈的話,那下一代是不是比這一代洗的更干凈?那請問我為什么要買這一代洗衣粉而不是去選擇其他牌子的?
所以每當我聽到有些品牌發布會上,大佬吹噓自己的產品比上一代提升多少多少的時候,就充滿了厭惡感。然而更厭惡的是,當發布會結束后專訪的時候,你還會聽到他大言不慚得說,已經有消費者反映了我們的產品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非常重視用戶反饋和需求所以會在下一代產品上做出調整,我們的產品在下一代會做得更好。
夠夠的了。
對于廠商而言,產品更新迭代可能是以季度甚至月為單位,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恐怕再有錢也得以年為單位吧?如果廠商每次都以推出個差不多的東西先賣,有問題下一代改進的心態做產品,恐怕永遠也做不出好產品。
所以我要說的是,這種手機品牌,該死的請去死吧。
如果你把以上所有的手機替換成我們的工業加濕器,你會發現,竟然也可以說的通。為什么這樣一個小小的市場也會這樣,也許是與我們的企業喜好“價格戰”,偏愛賺“快錢”,喜歡炒作“概念”的基因有關,也許這就是我們值得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