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帆電池發展歷程
閱讀:1049 發布時間:2023-5-6
(一)風帆有限責任公司前身國營482廠建立
1958年2月,在綜合考慮了國內及前蘇聯專家的意見后,國家計委批準了“保定船用鉛酸蓄電池廠計劃任務書",確定在保定建立一個潛艇蓄電池廠家,風帆股份的前身——保定蓄電池廠(國營第四八二廠)正式誕生。
(二)生產民品電池
1959年,接到保定市計委于3月下達的“民品蓄電池小批量試制"任務后,保定蓄電池廠在生活區開始民品試制任務,并與該年5月1日前完成(4只)汽車蓄電池試制任務,當年生產汽車蓄電池2103只。
(三)正式投產
在經歷了中蘇關系破裂,蘇方撤走援建專家后,四八二廠的建設工作非常困難,然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籌建組人員的統統努力下,1962年,保定蓄電池廠終于建成并初步具備了生產條件,當年,482廠正式接受國家特種電池和部分民品電池的試制任務,并于1963年上半年試成投產。
(四)獲國家銀質獎
將近20年的生產經驗和技術的積累,使得保定蓄電池廠技術和質量均處于前列的地位,不斷受到用戶的肯定和國家的表彰。我廠生產的電池在1979年至1985年間,多次獲得河北省及國家優質產品獎,某型號特種電池于1979年獲得國家銀質獎,并于1984年通過復查繼續持有銀質獎.
(五)成功實現軍轉民
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開放促使中國的市場經濟蓬勃發展。保定蓄電池廠面臨著“任務銳減、企業無米下鍋"的困境。然而國家對剛剛起步的汽車工業的各種政策支持,給我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1980年,6-QA-75S等型號的塑料殼體蓄電池成功投產,成功實現軍轉民,民品電池正式投入市場。
(六)從配套桑塔納到成為國產化到國內前列企業
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成功與德國大眾合作引進桑塔納。但下線的車輛國產化率為零,隨后國家明確了桑塔納的國產化時間表。1986年10月,482廠送檢的樣品成功的通過了德國人的各項測試,成為桑塔納汽車蓄電池配套商,實現了國產化的重大突破。成功配套桑塔納后,保定蓄電池廠又為北京“切諾基"、重汽“斯太爾"、南汽“依維柯"等車型配套,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配套廠家達到16家,成為國內較大的最高的鉛酸蓄電池企業。
(七)出口業務不斷加強
在成功實現軍轉民,并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國內鉛酸蓄電池行業的過程中,風帆(之前為保定蓄電池廠)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多次被國家評為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企業(1986年成為第一批出口基地企業)。幾十年來,風帆的出口業務不斷加強,目前已經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八)隨著一句廣告語,“風帆"響徹華夏大地
風帆開行業先河,積極培育自主品牌,1985年風帆投入30萬元在中央電視臺作了 “好馬配好鞍,好車配風帆"的廣告,風帆蓄電池也隨著這句廣告享譽神州大地。與名聲共同增長的還有風帆的管理和品質,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風帆先后多次榮獲“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的榮譽稱號,各項經濟指標排名位于同行業,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晚間新聞》、“質量行"等多欄目對風帆的管理和質量給予了連續的報道。
(九)從單一小廠到綜合產業集團,風帆的規模不斷擴大
上世紀50年代建廠伊始,風帆(保定蓄電池廠)只是一個年產2萬只蓄電池,占地11公頃的單一蓄電池生產廠家.隨著歷史的發展,風帆的規模也不斷發展壯大。1992年9月22日,更名為風帆蓄電池廠,1993年建立金風帆蓄電池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風帆集團公司,2000年成立風帆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成功在上交所上市,2011年風帆產業園區第一個蓄電池項目開工建設,2012年完成主廠房建設,目前風帆已經成為涉及汽車起動鉛酸蓄電池、工業電池、資源回收及鋰電池等綠色能源領域、擁有22家子(分)公司和制造部、年銷售額超百億的綜合企業集團。
(十)社會責任
除正常為國家提供特種蓄電池外,我公司還為國慶35、50、60周年閱兵車輛提供蓄電池產品,為應對“98年冰雪災害"、汶川地震等突發事件,辦好北京和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提供了產品和服務保障,曾多次受過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表揚,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城基坦(山東)電源有限公司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