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cribe雙光子微納打印技術用于3D打印細胞培養微支架
使用Nanoscribe的雙光子微納3D打印系統,德國漢堡大學混合納米結構中心的科學家們聯合德國漢堡大學分子神經中心-漢堡艾本多夫醫學中心以及格里夫斯瓦爾德大學物理研究所,一起研發了由管道相連接的多組柱狀體3D復雜微結構支架。這款支架是用Nanoscribe自行研發的IP-Dip光刻膠進行3D打印,由多組高度不同且頂部鏤空的柱狀體和獨立的通道相連接組成。
由Nanoscribe的雙光子微納3D打印設備制作的神經元細胞培養微結構,用于詳細研究神經元網絡。圖片來自于Cornelius Fendler, Research Group Blick, Center for Hybrid Nanostructures, Universit?t Hamburg
相連接的神經元網絡可幫助科學家更好了解大腦的功能。例如,大腦處理信息的容量,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神經元新連接及發展和病變神經元的活動等等。因此,低密度體外神經元細胞培養對于研究細胞層面神經元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二維體外神經元培養達不到模擬神經系統中所能觀察到的*的三維連接和極其復雜的信號處理。然而隨著3D微加工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科學家們已經能實現通過新型研發的細胞培養支架,從三位角度來引導神經元細胞的生長和信號處理。
Nanoscribe3D微加工技術具有*的設計自由度,因此在任意空間方向上都可自由設計柱狀體和微通道。這也是微通道可充當定制化3D路徑引導神經元細胞突起的原理。這定制化3D復雜微結構的概念使神經元網絡的體外研究有望得到實現。
科學家們為了促進神經元細胞黏附力和活力,利用氧化鋁和派瑞林C涂層的3D微觀結構來培養原代大鼠小腦顆粒神經元。該幾何結構可進行拓撲誘導,而多聚賴氨酸的選擇性沉淀可進行化學誘導。在這一系列作用下而產生的定制路徑用來進行神經元網絡體外細胞培養,以促進神經元細胞突起生長。
3D打印細胞培養微支架內部特寫圖
3D微加工用于復雜生物兼容性支架
使用Nanoscribe的3D微加工技術并配合其新型研發的IP-Visio光刻膠,可以打印極其復雜的3D微支架,來進行用于細胞研究的微環境仿真模擬實驗。IP-Visio是一款新型光刻膠,具有無生物毒性的特點,適合生命科學領域應用。此外,此款光刻膠還具有低自發熒光的特點,可以在不干擾打印結構的前提下通過熒光顯微鏡分析觀察細胞。
更多有關雙光子微納3D打印產品和技術咨詢,歡迎聯系Nanoscribe中國分公司 - 納糯三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Nanoscribe 超高精度雙光子微納3D打印系統:
Photonic Professional GT2 雙光子微納3D打印設備
Quantum X 雙光子灰度光刻微納打印設備
可應用于微光學,微型機械,生物醫學工程,力學超材料,MEMS,微流體等不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