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醫療污水處理系統-運行穩定
現有醫療廢水處理設備,結構較為復雜,占地面積大,不方便施工,因此,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施工,成本低的高效的醫療廢水處理達標排放系統,很有必要。
地埋式醫療污水處理系統,醫療污水處理雜物分離裝置、醫療污水處理調節污水流速裝置、醫療污水處理一級沉淀排除污染物裝置、醫療污水處理二級沉淀排出污染物裝置、醫療污水處理固液態分離裝置、醫療污水消毒排放引流裝置。
調節池是用以調節進、出水流量的構筑物,主要起對水量和水質的調節作用,以及對污水pH值、水溫,都具有預曝氣的調節作用,因為醫療廢水中含有眾多細菌,合適的水溫會加速細菌的繁殖,但是,目前的醫療廢水處理調節池缺少相應的溫度調節裝置,同時,缺少攪拌的裝置,使得雜質沉積,影響后續的清理。
設備工藝流程
進水→格柵井→調節池→缺氧池(A)→好氧池(O)→沉淀池→消毒池→清水池→達標排放
格柵
格柵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或篩網組成,安裝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進口處或污水處理廠的端部,用以截流較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以便減輕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處理負荷,并使之正常運行。
調節池
調節池的目的是削弱水質水量波動對廢水處理工藝的影響,利于或保證處理工藝的正常運行,保證穩定的處理效果。其水量和水質都是隨時間變化的,為了保證后續處理構筑物或設備的正常運行,需對廢水的水量和水質進行調節。
接觸氧化池
AO生物處理工藝 其中工作原理是:在*,由于污水有機物濃度很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所以*池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好氧池的有機負荷,濃度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及較高Nspan-N存在,為了使有機物得到進一步氧化分解,在O級設置有機負荷較低的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在O級池中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自氧型細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自養型細菌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或空氣中的CO2作為營養源,將污水中的NH3-N轉化成 NO-2-N、NO-3-N,O級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池,為*池提供電子接受體,通過反硝化作用終消除氮污染。
沉淀池
利用重力作用使接觸氧化床出水中比重大于水的懸浮污泥下沉至池底從而使之從水中去除保證較好的出水水質。沉降至底部的污泥并自動返回至接觸氧化床以維持接觸氧化床的污泥濃度。
消毒池
利用二氧化氯投加器往消毒池輸送二氧化氯溶液,利用二氧化氯的強氧化性對污水剩余的有機物殺菌消毒
醫療廢水經過預沉池先將醫療廢水中的顆粒沉淀物等廢棄物進行初步沉淀,避免后期大顆粒物進入后續設備造成一定程度的堵塞,然后將初步沉淀后的廢水經過多級氧化池氧化調節以及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降解污染物后,再通入MBR膜池內進行膜生物處理,處理后的污泥經污泥泵抽入污泥池,得到的清水則通入消毒池進行水質消毒,消毒后的清水經水質檢測儀檢測合格后通入清水池即可滿足排放標準,如果檢測不合格,則通過控制系統控制管路調節閥,使水再次返回多級氧化池進行循環處理,保證所排放的清水滿足標準。
工藝操作簡單,通過水質檢測儀測試水質處理情況,然后經控制系統控制廢水的循環處理,有效的提高了廢水的處理效果,保證排放水質的安全性,達到了節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