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出水達標
隨著人們意識的不斷增強和相應法規的不斷完善,醫院實驗和化驗室廢水處理已經成為醫院管理體系的考核項目之一。因此,研究一種醫院實驗和化驗室廢水處理裝置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污水池和消毒池相鄰設置。介質過濾器為石英砂和活性炭混合過濾器。藥箱還包括與自來水進水口連通的補水管,補水管上設置有控制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結構簡單設置便利,采用空間較大的污水池,利用其蓄水能力能有效減少裝置的啟動次數,避免重復啟動帶來的危害,同時采用介質過濾、添加藥劑并在消毒池內沉淀反應,有效提高了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排污標準。
現有的實驗室廢水,其通常直接排放至下水道,因實驗室的不同,廢水中可能含有化學制劑、動物器官等,這些直接排放至水體,對水資源造成污染,影響環境。
尤其是生物實驗室的廢水,因其中殘留有動物解剖產生的殘渣,這部分殘渣在處理時會沉淀在處理罐的底部并累疊,從而影響后續工藝的效果。
醫院實驗和化驗室實際上是一類典型的小水量高濃度的污染源,建設的越多,污染的總量越大,這些醫院實驗和化驗室,尤其是中心城區和居民區的醫院實驗和化驗室對環境的危害特別大,因為歷史的原因,許多醫院實驗和化驗室的排水管道與居民的排水管道相通,污染物通過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后流入江河中或者滲入地下,對水資源的危害不可估量。
醫院實驗和化驗室廢水在中和反應時,會產生大量的熱,傳統的實驗室廢水處理沒有充分利用中和反應的熱量,在中和反應時,需要使液體充分混合,為此,正奧遠航研發出一種醫院實驗和化驗室廢水處理裝置。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正奧研發醫院實驗和化驗室廢水處理裝置。
生物實驗室廢水的處理方法,采用調節pH、混凝、助凝和芬頓氧化法處理生物實驗室廢水;包括如下步驟:
一:1;收集生物實驗室廢水進入貯水池后,進入pH調節池,池中投加pH調節劑,廢水pH降至2,攪拌10-30min,初步殺菌;
2;廢水進反應池,調pH為中性,并加入氧化鈣與廢水中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反應形成小沉淀懸浮物,其混合液流入后續混合池,池中加入混凝劑混凝沉淀,300r/min攪拌;
3;混合液進入絮凝池,池中投加助凝劑,60r/min攪拌,形成大顆粒絮體;
4;絮凝后的混合液進入沉淀池,沉淀池水力停留時間為90-120分鐘,絮體沉入沉淀池底部得到去除;
5;沉淀后的廢水上清液進入芬頓氧化池進行芬頓氧化,運行條件為H2O2投加量0.044-0.18mol/L,硫酸亞鐵投加量按照mol(H2O2)/mol(Fe2+)比為20∶0.5-20∶2進行投加,用酸調節溶液pH在2-4,反應3.5-5.5h,100r/min攪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