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衛生院污水處理設備-地埋式一體化
衛生院污水是指向自然環境排放的污水。每張病床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約為200-1000L。醫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為:病原體(寄生蟲卵、病原菌、病毒等)、有機物、漂浮及懸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經處理的原污水中含菌總量達10^8個/mL以上。醫院污水處理的原則是:分質分流,局部分隔治理,把污染就近消滅在污染源。主要處理方法為生化與消毒方式,出水效果好,達標排放。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模塊化的污水生物處理設備,是一種以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污水生物處理系統, 充分發揮了厭氧生物濾池、接觸氧化床等生物膜反應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強、動力消耗低、操作運行穩定、維護方便的特點,使得該系統具有很廣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工藝流程說明:
污水由排水系統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的格柵井,去除顆粒雜物后,進入調節池,進行均質均量,調節池中設置液位控制器,再經液位控制儀傳遞信號,由提升泵送至*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機物濃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級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生化反應,O級生物池分為兩級,在此絕大部分有機污染物通過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后,沉淀池上清水池消毒,清水流入清水池直接達標后回用或外排。
由格柵截留下的雜物定期裝入小車傾倒至垃圾場,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處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進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運,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再處理。
衛生院污水處理的目標主要為兩點:一、有機污染物的去除;二、細菌和病原體的殺滅。因此醫院污水的處理設計主要圍繞降解去除有機污染物和消毒殺菌展開。衛生院污水具有水質復雜, 水量小且變化幅度大等特點,在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工程中有一定的典型意義。根據《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18466-2005和衛生院的實際排污情況,一般采用二級處理工藝,即生化+消毒工藝處理醫院排放的污水。由于大多數的衛生院不配備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一般采取的經處理之后達標排放,建設小型的污水處理站是目前比較可行的辦法。
濰坊正奧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為您免費設計專業污水處理方案,設計圖紙,為客戶節約成本,售后服務更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