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故事的起因:樓主看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發現化學需氧量超標匯報領導后,領導要求采樣比對。
采樣時,現場記錄了某企業化學需氧量在線監控數據為166.2mg/L,樣品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我們化學需氧量做的比較多,所以一般都是用哈希DR2800做的,買的配套的試劑。但是不是那種讀碼TNT管的,雖然儀器也支持~污染源樣品一般選擇高量程(1500mg/L)的曲線,試劑也是。分別取2ml樣品和超純水加入試劑中,蓋上蓋子,震蕩搖勻。放入加熱器(150度)加熱2小時~
這個項目是一個替代人做的,原項目負責人請假了。所以幾次報的結果差異還是蠻大的。數據結果如圖1,污染源數據結果如圖2。
圖1
類別 | 在線儀器 | 數據平臺 | 實驗室結果1 | 實驗室結果2 | 實驗室結果3 |
結果 | 166.2 | 166.2 | 205 | 153 | 162 |
圖2
現場采樣時間為9:00,儀器采樣、消解、分析需要40分鐘左右,所以取的是9:50的數據和在線儀器是一致的~
實驗室結果差異就比較大了,根據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驗收技術規范(試行)HJ/T354-2007化學需氧量≧100,相對誤差要求≦±15%,*次205,相對誤差為-18.9%,第二次8.6%,第三次2.6%。雖說三次誤差越來越小,但是結果差距還是蠻大的。以前還沒有注意這個問題。
找了替代人問了才知道原因。因為著急要數據,*次為管子還很熱的時候放進去讀數的,第二次為基本冷卻到室溫才去讀數的,第三次為第二天早晨來讀數的。可見溫度對化學需氧量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