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做爰免费视频免费看_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成人a大片在线观看,成人a大片高清在线观看,成人av在线播放,一a一级片,一级黄 中国色 片,一级黄 色蝶 片,一级黄色 片生活片

上海天皋電氣有限公司
中級會員 | 第13年

400-8238-066

測試儀器產品系列
電機檢測儀器產品系列
電力試驗儀器產品系列
萬兆數功率表產品系列
ETCR系列產品
無線核相器系列
手表式近電報警器
滑觸線產品系列
汽車ZT工具滑車軌道
母線槽系列
電纜橋架系列
滑觸線集電器系列
滑觸線指示燈系列
帶電作業屏蔽服系列
防電弧服系列
軸承起拔器系列
接地線系列
分流器系列
加熱器產品系列
安全工器具產品系列
絕緣梯系列
絕緣材料產品系列
液壓拉馬產品系列
液壓扳手產品系列
液壓千斤頂產品系列
彎排機、濾油機產品系列
液壓鉗、繞纜剪產品系列
電工電修工具設備系列
漆包線電動刮漆器系列
電機萬用繞線模產品系列
拆線機、烘箱產品系列
數控繞線機產品系列
國內外工業修補劑系列
工業檢測儀器產品系列
機械機修工具產品系列
搬運吊裝工具產品系列
焊割設備、坡口機系列
彎管機、試壓泵產品系列
液壓產品系列
螺桿空壓機
平面磨床
空壓機主機
空壓機機組
無油高壓空壓機
無油空壓機
高壓空壓機
中壓空壓機
低壓空壓機
手動油泵
電動泵站
手持式紅外線測溫儀
在線式紅外線測溫儀
熱風爐紅外測溫系統
熔煉紅外線測溫儀
鋼廠專用紅外測溫儀
紅外熱像儀
黑體輻射源
新產品小目標紅外測溫儀
新產品測鋁專用紅外測溫儀
新產品雙色紅外測溫儀
增壓器系列
電液推桿控制箱
DYTP型平行式電液推桿
DYTZ型整體直式電液推桿
DYTZW(Ⅱ)整體直式微型電液推桿
DYTZW(Ⅰ)整體直式微型電液推桿
3240環氧制品
高溫金云母系列
二苯醚制品
雙馬來酰亞胺制品
有機硅云母帶/云母紙
聚酰亞胺薄膜
柔軟云母板
3640絕緣管/墊
高分子(金剛石)制品
MPI絕緣制品
高溫云母系列
引拔棒
液壓動力源類
液壓破拆類
液壓撐頂系列
液壓輔助救援工具
手動破拆系列
產品配件
10kv配電室絕緣墊
25kv變電站絕緣膠墊
35kv電力機房絕緣橡膠墊
電力局5mm絕緣墊
供電所8mm絕緣橡膠板
變電站10mm絕緣膠皮
紅色阻燃絕緣膠墊
綠色防滑絕緣膠皮
黑色耐酸堿絕緣膠墊
耐高壓絕緣橡膠墊
低壓機房絕緣膠皮
防靜電絕緣橡膠皮
電力安全圍網
甲.乙級防雷檢測儀器

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儀測試軟件操作說明

時間:2013/8/14閱讀:5222
分享:

§2-1 電壓/電流

§2-1 電壓/電流

本菜單下包括三個測試菜單:電壓/電流(交流)、直流、任意方式(手動試驗)。

§2-1-1 電壓/電流(交流)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電壓繼電器、電流繼電器、功率方向繼電器等各類交流型繼電器的
動作值、返回值、靈敏角以及動作時間等。
本菜單也是整套測試軟件包中zui基本的菜單,可以同時提供4 路電壓(或6 路)、3路(或
6 路)電流輸出,而且手控試驗方式下,各路電壓電流的幅值、角度和頻率可以任意調整。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3 頁顯示,包括電壓
電流,變量選擇,開關量;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 顯示切換” 的選擇,程序提供了3
種輔助顯示方式,包括矢量圖、線序分量以及功率顯示;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變量、試驗控制方式、
開入/開出量狀態、試驗結果等。
注:“ 輕載—F5” 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電壓電流、變量選擇、開關量:此3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3 頁參數,光標
移動到此3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
§2-1 電壓/電流

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輔助計算:提供變壓器I、II 次側CT 二次電流的相互歸算。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以及返回系數(靈
敏角)等。
z 顯示切換:選擇不同的顯示方式輔助顯示電壓、電流,程序提供了2 種方式,包括
矢量圖和線序分量,并提供了功率顯示。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1-1 基本原理
程控測試過程中,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2-1-1-2 變量說明

1/3 電壓電流:
z 電壓 Ua,Ub,Uc,Ux(Ua,Ub,Uc,Ux,Uy,Uz),電流 Ia,Ib,Ic(Ia,Ib,
Ic,Ix,Iy,Iz) :設置測試儀各路電壓、電流的輸出幅值和相位。
試驗控制方式設置為手控時,各路電壓電流的幅值、相位在試驗過程中可根據需要
進行實時修改調整。
§2-1 電壓/電流

z 頻率:設置測試儀的電壓電流輸出頻率,1~1000Hz。

注:同步方式選擇“電網同步”時,本選項固定為當前電網頻率大小。
2/3 變量選擇:
z *變量、第二變量、第三變量:設置試驗過程中的變化量及其變化步長,一般地,

根據測試要求選擇合適的步長,步長越小,測試精度越高。

. 程控試驗時,僅*變量有效;
. 手控試驗時,*、二、三變量均有效,試驗過程中的當前變量可以通過Tab
鍵在三者之間切換。
z 記錄變量:試驗過程中動作或返回時需要記錄的變量,默認和*變量相同,也可
另行選擇。
z 程控/手控:選擇試驗過程的控制方式,
. 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程序控制,用戶對試驗的干預
于通過Esc 鍵中止試驗。
. 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用戶控制,包括按Tab 切換當
前變量,按 “+”、“-” 鍵增加、減小當前變量值等。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
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
間以及返回時間等,用戶也可以按 F8(Aux2)記錄動作值,按F10(Aux3)
記錄返回值,但此時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試驗結束后用戶可按Esc
鍵中止試驗。
(以下參數僅對程控試驗有效)
z 變化范圍:*變量變化的起點和終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
般地,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z 變化方式:*變量的變化方式,“始”為變化范圍的起點,“終”為終點,

. “始→終”為單程變化,只能測量動作值;
. “始→終→始”為雙程變化,可以同時測量動作值、返回值;
z 每步時間:*變量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間
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z 返回方式:*變量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變量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
器動作,則根據變化方式確定是否繼續試驗:變化方式為“始→終”,結束試
驗;變化方式為“始→終→始”,改變*變量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變量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
行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注:靈敏角的測試必須采用“始→終→始”,“全程變化”的方式!
z 每步前復歸:每步變化前是否需要輸出一個復歸狀態(模擬故障前,以使保護復歸);
§2-1 電壓/電流

. 常規繼電器一般不需要每步前復歸,試驗過程中,*變量連續變化;
. 某些微機型保護可能需要每步前復歸,試驗過程中,*變量脈沖式變化,即
每步變化輸出前先輸出一復歸狀態;

z 復歸時間:復歸狀態輸出時間,一般取大于保護的復歸時間,以保證保護可靠復歸;

z 復歸電壓:復歸狀態為空載狀態,空載電壓由“復歸電壓”參數決定;

3/3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共用公共端、B與b 共用公共端、C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或斷開。

z 同步方式:選擇單臺或多臺測試儀運行時的電壓電流輸出同步方式。程序提供了3

種同步方式,

. 單機運行:獨立運行,各臺測試儀之間的電壓電流輸出相互獨立;
. 電網同步:測試儀輸出的電壓電流與所聯接電網的電壓同步,即輸出頻率由當
前的電網頻率決定;
. GPS 同步:通過GPS 連接,提供多臺測試儀之間的電壓電流同步輸出;
z Ux 設置:第4路電壓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8種不同的輸出方式,包括:+ 3U0 、
. 3U0 、+ 3U0 . 3 、. 3U0 . 3 、Ua 、Ub 、Uc 和任意方式。當選擇為“任
意方式”時,電壓Ux 的大小、角度可由用戶根據需要任意設定;
輔助計算:
z 接線方式:選擇變壓器的接線方式,程序提供了Y/Y-12,Y/△-11,Y/△-1 三種接
線方式。
z 變壓器Sn,U1n,U2n:分別設置變壓器的額定容量、I次側額定電壓、II次側額
定電壓;
z CT 變比CT1,CT2:分別設置變壓器I、II次側的CT 變比,接線方式均已默認為
Y/Y-12;
z I1n/I2n :根據前面所設置的變壓器參數,程序自動計算出變壓器I、II 次側的CT
二次額定電流之比;
z I1(a),I2(a) :輸入變壓器某一側的CT 二次電流,程序自動計算出另一側與之
相平衡的CT 二次電流;
§2-1 電壓/電流

§2-1-2 直流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直流電壓繼電器、直流電流繼電器、中間繼電器等各類直流型繼電
器的動作值、返回值以及動作時間。
注:本試驗中,直流電壓的從Ub、Uc 端孔輸出,Ub(+),Uc(-) ;直流電流由Ia(第1
組)輸出,請注意接線方式!
主界面分為四個區域:

z 左上區:電壓、電流設置區,實時顯示、修改直流電壓、電流的大??;
z 左下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變量
選擇,程控設置,開關量和零漂調整;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表顯示區,以表計方式顯示當前輸出的直流電壓、電流;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變量、試驗控制方式、
開入/開出量狀態、試驗結果等。
注:“ 輕載—F5” 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變量選擇、程控設置、開關量、零漂調整: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區和電壓電流設置區內移動。

§2-1 電壓/電流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以及返回系數。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2-1 基本原理
程控測試過程中,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2-1-2-2 變量說明

1/4 變量選擇:

z *變量、第二變量:設置試驗過程中的變化量及其變化步長,

一般地,根據測試要求選擇合適的步長,步長越小,測試精度越高。

. 程控試驗時,僅*變量有效;
. 手控試驗時,*、二變量均有效,試驗過程中的當前變量可以通過Tab 鍵在
二者之間切換。
z 記錄變量:試驗過程中動作或返回時需要記錄的變量,默認和*變量相同,也可
以另行選擇。
2/4 程控設置:
z 程控/手控:選擇試驗過程的控制方式,
. 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程序控制,用戶對試驗的干預

§2-1 電壓/電流

于通過Esc 鍵中止試驗。

. 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用戶控制,包括按Tab 切換當
前變量,按 “+”、“-” 鍵增加、減小當前變量值等。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
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
間以及返回時間等,用戶也可以按 F8(Aux2)記錄動作值,按F10(Aux3)
記錄返回值,但此時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試驗結束后用戶可按Esc
鍵中止試驗。
(以下參數僅對程控試驗有效)
z 變化范圍:*變量變化的起點,終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
般地,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z 變化方式:*變量的變化方式,“始”為變化范圍的起點,“終”為終點,

. “始→終”為單程變化,只能測動作值;
. “始→終→始”為雙程變化,可以同時測量動作值、返回值;
z 每步時間:*變量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間
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z 返回方式:*變量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變量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
器動作,則根據變化方式確定是否繼續試驗:“變化方式”為“始→終”,結束
試驗;“變化方式”為“始→終→始”,改變*變量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變量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
行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或斷開。
4/4 零漂調整:
一般不需設置此頁參數,只有當直流電壓、電流輸出偏離設定值較大時方需要調整

此參數。
z 電壓零漂:直流電壓設定為0 時的實際輸出測量值;
z 電流零漂:直流電流設定為0 時的實際輸出測量值。

§2-1 電壓/電流

§2-1-3 任意方式(手動試驗)

本菜單主要用于手動測試電壓繼電器、電流繼電器等各類交、直流型繼電器的動作值、
返回值、靈敏角以及動作時間等。

本菜單可以同時提供4 路電壓(或6 路)、3 路(或6 路)電流輸出,而且各路電壓電流
的幅值、角度、頻率以及交、直流輸出方式可以任意調整。
主界面分為兩個區域:
z 上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3 頁顯示,包括電壓
電流,變量選擇,開關量;
z 中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電壓電流、變量選擇、開關量:此3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3 頁參數,光標
移動到此3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
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2-1 電壓/電流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以及返回系數(靈

敏角)等。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 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3-1 基本原理
本試驗為手動控制方式。
試驗開始后,根據需要可同時增加和減小4 路(6 路)電壓、3 路(6 路)電流的幅

值及角度,也可以由用戶自行輸入所需要的電壓、電流。

§2-1-3-2 變量說明
1/3 電壓電流:
z 電壓 Ua,Ub,Uc,Ux(Ua,Ub,Uc,Ux,Uy,Uz),電流 Ia,Ib,Ic(Ia,Ib,

Ic,Ix,Iy,Iz) :設置測試儀各路電壓、電流的輸出幅值、相位和頻率。
各路電壓電流的幅值、相位和頻率在試驗過程中可根據需要進行實時修改調整。
z 直流?:設置測試儀的電壓電流輸出方式:交流或直流。

打“√”者表示選中,輸出為直流,否則默認輸出為交流。
2/3 變量選擇:
z 幅值步長、相位步長、頻率步長:設置試驗過程中的變化量的變化步長,一般地,

根據測試要求選擇合適的步長,步長越小,測試精度越高。

. 在變化量后面的方框內打“√”者表示該變化量選中,為當前變量。
. 當選擇為直流輸出時,只有幅值步長可以變化。
. 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用戶控制,包括按 “+”、“-” 鍵同
時增加、減小當前變量值等。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
入接點的狀態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回時間等,用戶
也可以按 F8(Aux2)記錄動作值,按F10(Aux3)記錄返回值,但此時不記
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試驗結束后用戶可按Esc 鍵中止試驗。
3/3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2-1 電壓/電流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記錄變量:試驗過程中動作或返回時需要記錄的變量,可以任意選擇。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2-2 時間測量

§2-2 時間測量

本菜單下包括四個測試菜單:交流時間、直流時間、任意方式、高頻通道時間測量。

§2-2-1 交流時間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電壓繼電器、電流繼電器、功率方向繼電器等各類交流型繼電器的
動作時間,以及阻抗繼電器的記憶時間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5 頁顯示,包括狀態
①、狀態②、狀態③的參數設置,計時設置,計算模型;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 顯示切換” 的選擇,程序提供了3
種輔助顯示方式,包括矢量圖、線序分量和功率顯示;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試驗結
果等。
注:“ 輕載—F5” 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狀態①、狀態②、狀態③、計時、模型:此5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5 頁參
數,光標移動到此5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鍵翻
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2-2 交流時間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顯示切換:選擇不同的顯示方式輔助顯示狀態①、狀態②、狀態③下的電壓、電流
大小,程序提供了2 種方式,包括矢量圖和線序分量,并提供了功率顯示。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2-1-1 基本原理
試驗過程分3 個狀態:狀態①→狀態②→狀態③,一般地,狀態①為試驗的起始狀態,
狀態②為測試狀態,狀態③為試驗的結束狀態。
§2-2-1-2 變量說明
1,2,3/5 狀態①、狀態②、狀態③:
z 狀態類型: 設置本狀態的類型,程序提供了12 種選擇,包括任意狀態、空載狀態、
A 相接地、B 相接地、C相接地、AB相間、BC相間、CA相間、AB接地、BC 接地、
CA 接地, 以及三相短路。選擇“任意狀態”時,ABC 三相電壓、電流可以由用戶任
意設置,而選擇其他狀態類型時,程序自動根據計算模型以及短路阻抗、短路電流
(電壓)的設置計算出相應的3 相電壓、電流大小和角度。
z 故障方向: 正向故障、反向故障,狀態類型為故障狀態時有效。
z 短路阻抗Zl: 保護安裝處到短路故障點處的線路阻抗(正序阻抗), 以極坐標形式
§2-2 時間測量

表示:幅值,角度;

z 短路電流(短路電壓):短路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相電流If(保護安裝處的
故障電壓Uf)。計算模型為“電流恒定”(“電壓恒定”)時有效;

. 接地故障時,Uf為各故障相的對地電壓,
. 相間故障時,Uf為故障相之間的相間電壓。
z 電壓 Ua,Ub,Uc,Ux(Ua,Ub,Uc,Ux,Uy,Uz),電流 Ia,Ib,Ic(Ia,Ib,
Ic,Ix,Iy,Iz) :本狀態下的各路電壓、電流的輸出幅值和相位。

4/5 計時設置:

z 計時1 啟時方式,停時方式:選擇開始計時1 啟動和停止的觸發條件。

z 計時2 啟時方式,停時方式:選擇開始計時2 啟動和停止的觸發條件。

z 計時3 啟時方式,停時方式:選擇開始計時3 啟動和停止的觸發條件。

z 開入量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
間時,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一旦試驗進入故障狀態,測試儀可以根據設置通過開出量發出一個信
號,可以選擇“進入狀態②后斷開”或“進入狀態②后閉合”;

z 保持時間:開出量發信的持續時間,配合“開出量控制”使用;

z 狀態②結束方式:選擇狀態②(即試驗的測試狀態)的結束方式,程序提供了8
種結束方式,如“限制時間”、“計時1 停時”、“計時2 停時”等。一旦條件滿足,
則狀態②結束,測試儀進入狀態③(即試驗的結束狀態),整個交流時間的測試試
驗結束;

z 限制時間:狀態②結束方式選擇“限制時間”,一旦到達限制時間的長度,程序自
動停止計時,進入狀態③;

5/5 計算模型:

z 計算模型:一般取“電流恒定”,即定電流(短路電流)方式。程序共提供了三種

方式:“Zs 恒定”、“電壓恒定”和“電流恒定”。

. Zs 恒定:即短路故障時,系統電源側阻抗恒定。此處Zs 指系統電源到保護安
裝處的線路等值阻抗(正序阻抗);
. 電壓恒定:即短路故障時,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壓Uf 恒定。此處
. 接地故障時,Uf為各故障相的對地電壓,
. 相間故障時,Uf為故障相之間的相間電壓。
. 電流恒定:即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流If 恒定;
z 額定電壓:保護PT 二次側的額定相電壓,一般為57.735V;
z 頻率:整個交流時間測試試驗過程(狀態①②③)中測試儀的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
z 電源阻抗Zs:系統電源到保護安裝處的線路等值阻抗Zs(正序阻抗),計算模型為
“Zs 恒定”時有效,以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2-2 交流時間

z 補償系數Ks:電源阻抗Zs 的零序補償系數,模型為“Zs 恒定”時有效,極坐標表
示:幅值,角度,

KS = Z
3
S 0.
.
ZZS1
S1 = Re(KS ) + j Im(KS ) =

∠.

KS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Im(Ks)=0,Ks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z 補償系數Kl: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程序提供了2 種設置方式;

KS

. 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Kl = Z
3
l0.
.
ZZl1
l1 = Re(Kl ) + j Im(Kl ) =

∠.

Kl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Kl

. 零序電阻補償系數,零序電抗補償系數:KR,KX
KR = Rl0 . Rl1, Kx = Xl0 . Xl1
3. Rl13. Xl1
z Ux 設置:第4路電壓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8種不同的輸出方式,包括:+ 3U0 、
. 3U0 、+ 3U0 . 3 、. 3U0 . 3 、Ua 、Ub 、Uc 和任意方式。當選擇為“任
意方式”時,電壓Ux 的大小、角度可由用戶根據需要任意設定;
§2-2 時間測量

§2-2-2 直流時間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直流電壓繼電器、直流電流繼電器、中間繼電器以及時間繼電器等
各類直流型繼電器的動作時間。
注:本試驗中,直流電壓的從Ub、Uc端孔輸出,Ub(+),Uc(-) ;直流電流由Ia1,請注
意接線方式!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3 頁顯示,包括狀態
設置,計時設置,零漂調整;
z 右上區:直流電壓、電流表顯示區,以表計方式顯示試驗過程中的直流電壓、電
流輸出;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試驗結
果等。
注:“ 輕載—F5” 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狀態設置、計時設置、零漂調整:此3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3 頁參數,光
標移動到此3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
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2-2 交流時間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2-2-1 基本原理
試驗過程分3 個狀態:狀態①→狀態②→狀態③,一般地,狀態①為試驗的起始狀態,
狀態②為測試狀態,狀態③為試驗的結束狀態。
§2-2-2-2 變量說明

1/3 狀態設置:
設置起始、測試、結束3 個狀態下的直流電壓、電流輸出
z 狀態①直流電壓U bc、直流電流Ia: 起始狀態下的直流電壓、電流;
z 狀態②直流電壓U bc、直流電流Ia: 測試狀態下的直流電壓、電流;
z 狀態③直流電壓U bc、直流電流Ia: 結束狀態下的直流電壓、電流;
2/3 計時設置:
z 計時1 啟時方式,停時方式:選擇開始計時1 啟動和停止的觸發條件。
z 計時2 啟時方式,停時方式:選擇開始計時2 啟動和停止的觸發條件。
z 計時3 啟時方式,停時方式:選擇開始計時3 啟動和停止的觸發條件。
z 開入量確認時間: 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
間時,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 20ms。
§2-2 時間測量

z 開出量控制:一旦試驗進入故障狀態,測試儀可以根據設置通過開出量發出一個信
號,可以選擇“進入狀態②后斷開”或“進入狀態②后閉合”;

z 保持時間:開出量發信的持續時間,配合“開出量控制”使用;

z 狀態②結束方式:選擇狀態②(即試驗的測試狀態)的結束方式,程序提供了8
種結束方式,如“限制時間”、“計時1 停時”、“計時2 停時”等。一旦條件滿足,
則狀態②結束,測試儀進入狀態③(即試驗的結束狀態),整個直流時間的測試試
驗結束。

z 限制時間:狀態②結束方式選擇“限制時間”,一旦到達限制時間的長度,程序自
動停止計時,進入狀態③;

3/3 零漂調整:
一般不需設置此頁參數,只有當直流電壓、電流輸出偏離設定值較大時方需要調整

此參數

z 電壓零漂:直流電壓設定為0 時的實際輸出測量值;
z 電流零漂:直流電流設定為0 時的實際輸出測量值;
§2-2 交流時間

§2-2-3 任意方式

本菜單主要用于手動測試電壓繼電器、電流繼電器等各類交、直流型繼電器的動作時間
等。

本菜單可以同時提供4 路電壓(或6 路)、3 路(或6 路)電流輸出,而且各路電壓電流
的幅值、角度、頻率以及交、直流輸出方式可以任意調整。
主界面分為兩個區域:
z 上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狀態

①、狀態②、狀態③的參數設置,計時設置;
z 下半區: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狀態①、狀態②、狀態③、計時: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數,光
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
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2-2 時間測量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2-3-1 基本原理
試驗過程分3 個狀態:狀態①→狀態②→狀態③,一般地,狀態①為試驗的起始狀態,
狀態②為測試狀態,狀態③為試驗的結束狀態。
§2-2-3-2 變量說明
1,2,3/4 狀態①、狀態②、狀態③:
z 電壓 Ua,Ub,Uc,Ux(Ua,Ub,Uc,Ux,Uy,Uz),電流 Ia,Ib,Ic(Ia,Ib,
Ic,Ix,Iy,Iz) :本狀態下的各路電壓、電流的輸出幅值、相位和頻率。
z 直流?:設置測試儀的電壓電流輸出方式:交流或直流。
打“√”者表示選中,輸出為直流,否則默認輸出為交流。
4/4 計時設置:
z 計時1 啟時方式,停時方式:選擇開始計時1 啟動和停止的觸發條件;
z 計時2 啟時方式,停時方式:選擇開始計時2 啟動和停止的觸發條件;
z 計時3 啟時方式,停時方式:選擇開始計時3 啟動和停止的觸發條件;
z 開入量確認時間: 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
間時,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 20ms。
z 開出量控制:一旦試驗進入故障狀態,測試儀可以根據設置通過開出量發出一個信
號,可以選擇“進入狀態②后斷開”或“進入狀態②后閉合”;
z 保持時間:開出量發信的持續時間,配合“開出量控制”使用;
§2-2 交流時間

z “狀態②”結束方式:選擇狀態②(即試驗的測試狀態)的結束方式,程序提供了
8 種結束方式,如“限制時間”、“計時1 停時”、“計時2 停時”等。一旦條件滿足,
則狀態②結束,測試儀進入狀態③(即試驗的結束狀態),整個時間的測試試驗結
束。

z 限制時間:狀態②結束方式選擇“限制時間”,一旦到達限制時間的長度,程序自
動停止計時,進入狀態③;
§2-3 頻率/滑差試驗

§2-3 頻率/滑差試驗

測試頻率繼電器、低周/低壓減載裝置等的動作值、動作時間,以及滑差閉鎖特性。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3 頁顯示,包括電壓電
流、測試項目和開關量;

z 右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的試驗結果和開入/開出
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電壓電流、測試項目、開關量:此3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3 頁參數,光標
移動到此3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
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2-3 頻率/滑差試驗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 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3-1 基本原理
z 動作值測試:
為了盡可能真實地模擬電力系統中頻率(電壓、電流)變化的情況,動作值測試采
用滑差變化的方式,考慮到繼電器(保護)的動作具有一定的延時性,設置了“等待時
間”參數作為每次搜索的等待時間,如下圖示:
其中,“等待時間”必須大于動作延時,從而保證動作值記錄的正確性。另,由搜
索起點和搜索終點所構成的搜索范圍應能覆蓋繼電器(保護)的動作值,搜索步長的設
置以滿足誤差要求為準。
z 動作時間/滑差閉鎖測試:

所選擇的變量從“變化起點”向“變化終點”滑動變化,滑行的速度由“滑差d/dt”
確定。
§2-3-2 變量說明
1/3 電壓電流:
§2-3 頻率/滑差試驗

z 電壓電流:設置測試儀各路電壓、電流的輸出幅值、相位和頻率。
2/3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根據試驗內容選擇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3 種測試項目,包括:“動作

值”、“動作時間”、“滑差閉鎖”;
z 變量選擇:選擇試驗過程中需要變化的量,可選擇:“線電壓幅值”、“相電壓幅值”、

“頻率”或 “相電流幅值”;
z 變化起點:所選擇變量的變化起點;
z 復歸時間:考慮到保護可能需要一定時間的復歸過程,所以在試驗前首先輸出由“變

化起點”所確定的電壓電流狀態,以保證試驗前保護可靠復歸。
z 滑差d/dt:所選擇變量的變化速度;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值”時,設置動作值試驗的有關參數;

. 搜索起點、終點:設置所選擇變量的搜索起點和終點,二者所構成的搜索范圍
應能覆蓋保護的動作值;
. 步長:設置所選擇變量的變化步長。一般地,根據測試要求選擇合適的步長,
步長越小,動作值的測試精度越高;
. 等待時間:設置每一步搜索過程結束后保持當前輸出,等待保護動作的時間。
一般地,等待時間的設置應大于保護的動作時間;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時間”時,設置動作時間試驗的相關參數;

. 變化終點:所選擇變量的變化終點;
. 等待時間:設置每一步搜索過程結束后保持當前輸出,等待保護動作的時間。
一般地,等待時間的設置應大于保護的動作時間;
. 計時啟動值:試驗過程中,所選擇變量按設定的滑差d/dt 變化到“計時啟動
值”時,計時啟動,開始進行時間測量,直到保護動作計時結束;
–測試項目選擇“滑差閉鎖”時,設置滑差閉鎖試驗的相關參數;

. 變化終點:所選擇變量的變化終點;
. 等待時間:設置每一步搜索過程結束后保持當前輸出,等待保護動作的時間。
一般地,等待時間的設置應大于保護的動作時間;
. 計時啟動值:試驗過程中,所選擇變量按設定的滑差d/dt 變化到“計時啟動
值”時,計時啟動,開始進行時間測量,直到保護動作計時結束;
. 整定值:保護的滑差整定值;
. 測試倍數:滑差的設置值與整定值之比。
3/3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2-3 頻率/滑差試驗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或斷開。
§2-4 諧波試驗

§2-4 諧波疊加

測試諧波繼電器的動作值、返回值,各相電壓、電流可同時疊加直流、基波及2~20
次諧波信號。
主界面分為四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低次

諧波、高次諧波、變量選擇和開關量;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輸出波形顯示區;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變量、試驗控制方式、

試驗結果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z 中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低次諧波、高次諧波、變量選擇和開關量: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2-4 諧波試驗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以及返回系數等。
z 顯示切換:選擇不同的顯示方式輔助顯示電壓、電流,程序提供了2 種方式,包括
波形圖和柱狀圖。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4-1 基本原理
程控測試過程中,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2-4-2 變量說明
1/4 低次諧波: 設置電壓Ua,Ub,Uc,Ux(Ua,Ub,Uc,Ux,Uy,Uz),電流 Ia,
Ib,Ic(Ia,Ib,Ic,Ix,Iy,Iz)所包含的低次諧波(0-10 次)的幅值和角度,并
顯示相應的諧波含有率,打“√”者表示含有該次諧波;
z 直流:幅值(可“+”可“-”);
z Tab:通道選擇:按Tab 快捷鍵進入電壓電流通道選擇區,或者可在控制參數設置

區按↑↓鍵,將光標移到Tab:通道選擇,再按Enter 鍵進入電壓電流通道選擇區,

. 按↑↓←→鍵,光標將在通道選擇區內移動。
. 如果欲選擇某個通道,按Enter 鍵進行確認。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至Tab:通道選擇。
注:當光標移在低次諧波菜單行,此時按按↑↓鍵,可依次顯示各電壓電流通道的低次

§2-4 諧波試驗

諧波參數設置。另,THD指總諧波畸變率。
2/4 高次諧波: 設置電壓Ua,Ub,Uc,Ux(Ua,Ub,Uc,Ux,Uy,Uz),電流 Ia,
Ib,Ic(Ia,Ib,Ic,Ix,Iy,Iz)所包含的高次諧波(11-20 次)的幅值和角度,并
能顯示諧波含有率,打“√”者表示含有該次諧波;
z Tab:通道選擇:按Tab 快捷鍵進入電壓電流通道選擇區,或者可在控制參數設置

區按↑↓鍵,將光標移到Tab:通道選擇,再按Enter 鍵進入電壓電流通道選擇區,

. 按↑↓←→鍵,光標將在通道選擇區內移動。
. 如果欲選擇某個通道,按Enter 鍵進行確認。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至Tab:通道選擇。
注:當光標移在高次諧波菜單行,此時按按↑↓鍵,可依次顯示各電壓電流通道的高次
諧波參數設置。另,THD指總諧波畸變率。
3/4 變量選擇:
z 變量選擇:選擇試驗過程的變量,如:Ua 中二次諧波的幅值,或Ia中基波的幅值
等等;
z 變化步長:變量的變化步長應根據測試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大小,一般地,步長越小,
測試精度越高。
z 記錄變量:試驗過程中動作或返回時需要記錄的變量,默認和變量選擇中變量相同,
也可以另行選擇。
z 程控/手控:選擇試驗過程的控制方式,

. 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程序控制,用戶對試驗的干預
于通過Esc 鍵中止試驗。
. 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用戶控制,包括按 “+”、“-”
鍵增加、減小當前變量值等。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
入接點的狀態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回時間等,用戶
也可以按 F8(Aux2)記錄動作值,按F10(Aux3)記錄返回值,但此時不記
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試驗結束后用戶可按Esc 鍵中止試驗。
(以下參數僅對程控試驗有效)
z 變化范圍:*變量變化的起點,終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
般地,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z 變化方式:*變量的變化方式,“始”為變化范圍的起點,“終”為終點,

. “始→終”為單程變化,只能測動作值;
. “始→終→始”為雙程變化,可以同時測量動作值、返回值;
z 每步時間:*變量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間
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z 返回方式:當前變量的返回方式,

§2-4 諧波試驗

. “動作返回”時,當前變量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
器動作,則根據變化方式確定是否繼續試驗:變化方式為“始→終”,結束試
驗;變化方式為“始→終→始”,改變當前變量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當前變量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
行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4/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或斷開。
z Ux 設置:第4路電壓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8種不同的輸出方式,包括:+ 3U0 、

. 3U0 、+ 3U0 . 3 、. 3U0 . 3 、Ua 、Ub 、Uc 和任意方式。當選擇為“任
意方式”時,電壓Ux 的大小、角度可由用戶根據需要任意設定;

z 基波頻率:設置測試儀的電壓電流輸出的基波頻率。
§2-5 故障再現

§2-5 故障再現

支持COMTRADE 標準格式的錄波文件,根據錄波文件中的數據記錄,通過測試儀重現故
障發生時的各相電壓電流,主要用于考察、分析保護相應的動作行為。

回放COMTRADE 格式的錄波文件需要提供其2 個文件:

. 配置文件(*.CFG):故障錄波的基本信息配置。該文件為讀取數據文件提供了必要
的信息說明。
. 數據文件(*.DAT):儲存故障錄波的數據記錄。
主界面分為兩個區域:
z 上半區: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故障再現試驗所需要的各項參數,分4 頁顯示,
包括文件打開、通道選擇、試驗控制和波形預覽;
z 下半區:輔助顯示區,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文件打開、通道選擇、試驗控制、波形預覽: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2-5 故障再現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5-1 基本原理

. 利用外接計算機配套Windows 版測試儀軟件中的“故障再現”菜單,將需要回放的
錄波文件下傳到測試儀中;
. 在測試儀側,打開待回放的錄波文件,設置各相關參數;
. 按“Start”鍵開始試驗,測試儀輸出故障前狀態;
. 正式啟動波形回放,測試儀根據錄波數據文件逐點輸出所選擇的電壓、電流波形,
實現故障再現。
§2-5-2 變量說明
1/4 文件打開:
z 打開文件:執行“打開文件”,打開待回放的錄波文件,導入錄波數據。如果文打

開成功,則顯示配置文件中的基本信息,如變電站名、錄波裝置編號等。
2/4 通道選擇:
z 電壓:選擇需要從測試儀的4 路(6路)電壓中進行波形回放的錄波通道。
z 電流:選擇需要從測試儀的3 路(6路)電流中進行波形回放的錄波通道。
z 縮放比例:如果錄波數據文件中記錄的電壓電流值為一次回路數據,則需要根據

PT、CT變比,設置縮放比例,程序自動計算出各通道的二次回路數據并將其通過
測試儀輸出。
注:由于測試儀的量程所限,如果通道的二次回路數據超出了測試儀的輸出范圍,

則也需要通過設置縮放比例調整通道的實際輸出大小。
3/4 試驗控制:
本次回放:截取原始錄波波形區間
z 回放起點:本次回放的錄波波形的起點;
.. 終點:本次回放的錄波波形的終點,一般地,終點值大于起點值;
z 故障前狀態:程序提供了2 種狀態,
. 自動模擬(區間第1 周波):回放試驗前,一直重復回放區間的第1 周波(打
“√”表示選中);
. 輸出0 狀態:回放試驗前,一直輸出0 狀態(程序的默認狀態);

§2-5 故障再現

z 重復區間1:回放試驗中,重復回放該區間的錄波波形;
z 區間起點:本次重復回放的區間1 的錄波波形的起點;
z 長度:本次重復回放的區間1 的錄波波形的長度,即區間終點=區間起點+長度;
z 總輸出次數:本次重復回放區間1 的次數;
z 重復區間2:回放試驗中,重復回放該區間的錄波波形;
z 區間起點:本次重復回放的區間2 的錄波波形的起點;
z 長度:本次重復回放的區間2 的錄波波形的長度,即區間終點=區間起點+長度;
z 總輸出次數:本次重復回放區間2 的次數;
本次回放:試驗觸發方式
z 觸發方式:設置波形回放的觸發方式,程序提供了三種方式,包括:按鍵觸發、GPS
觸發、開入r 翻轉觸發;
(以下參數僅對“GPS觸發”方式有效)
z GPS 選擇:選擇GPS 的安裝方式,包括“外接GPS(COM)”或“內置GPS”。當選擇
外接GPS 時,外接的GPS 應和測試儀的串口COM1 相連接;
z 波特率: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波特率,可選擇“9600”、“4800” 、“2400” 、“1200” 、
“600”、“300” 、“150”、“110” ,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串行通訊格式的波特率一致;
z 校驗方式: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校驗方式,可選擇“無校驗”、“奇校驗”、“偶校
驗”,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串行通訊格式的校驗方式一致;
z 停止位: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停止位,可選擇“1”、“2”,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
串行通訊格式的停止位一致;
z 數據位: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數據位,可選擇“8”、“7”,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
串行通訊格式的數據位一致;
z GPS 對時:對時按鈕,啟動測試儀接收GPS 時間,并強行將測試儀的當前時間修正

為GPS 時間;
注:當GPS 對時成功后,雙方在同一分鐘之內(10~50 秒之間的任意一刻)啟動
試驗。 啟動試驗后,測試儀在檢測到第1個PPM時刻觸發波形回放。
(以下參數在三種觸發方式下均有效)
z 開出量控制:一旦子試驗項目進入故障狀態,測試儀可以根據設置經一定的延時后,

通過開出量發出一個信號,可以選擇“進入狀態②后斷開”或“進入狀態②后閉合”;
z 延時:開出量經延時后發出信號,配合“開出量控制”使用;
z 保持時間:開出量發信的持續時間,配合“開出量控制”使用;
4/4 波形預覽: 根據“通道選擇”和“試驗控制”頁中的參數設置,顯示測試儀各路

電壓、電流的實際輸出波形。
z 光標1、光標2:執行相應的光標操作。
. 點擊該按鈕,相應的光標獲得焦點,根據提示移動光標;

§2-5 故障再現

. 再次點擊該按鈕,相應的光標失去焦點,光標操作結束。
z 區間刷新:點擊該按鈕,將光標1 和光標2 所對應時間段之間的波形放大顯示;
z 全程顯示:點擊該按鈕,顯示全部時間段的波形;
z 縱向放大:點擊該按鈕,縱向放大全部時間段的波形;
z 縱向縮?。狐c擊該按鈕,縱向縮小全部時間段的波形;
z 光標1(ms)、光標2(ms): 快速執行相應的光標操作。輸入需要的時間點,按“Enter”
鍵,則光標將移動到的時間點。
§2-6 狀態序列

§2-6 狀態序列

用戶自由定制的試驗方式,程序提供了50 種測試狀態,所有狀態均可以由用戶自由設
置,狀態之間的切換由時間控制、按鍵控制、GPS 控制或開入接點控制。各狀態下4 對開出
量的開合能自由控制,可用于模擬保護出口接點的動作情況,尤其方便于故障錄波器的獨立
調試。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 左半區: 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各狀態參數;
● 右半區:試驗控制的輔助設置區,包括:短路計算(Tab)、新增狀態(+)和刪除狀
態(-),按“Tab”鍵可進行故障設置,按“+”鍵可在當前狀態后增加新狀態,
按“–” 鍵可刪除當前狀態;
z 中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 →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狀態序列:此項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參數,光標移動到該項上時,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按PgDn、PgUp 鍵翻頁,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
Esc 鍵撤消修改。

§2-6 狀態序列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狀態序列”項。
z 波形預覽:通過圖形方式,查看當前預設的各種狀態下的狀態參數和開出接點變化
情況。
z 結果:通過圖形方式,顯示整個狀態過程中的狀態參數以及開入和開出接點的變化
情況。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程序提供了2 種查看報告的方式:文本方式和圖形方式。其中文本方式用于查
看試驗結果的文字說明,圖形方式用于更加直觀地查看整個試驗過程中的狀態參數
以及開入和開出接點的動作變化情況;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6-1 基本原理
試驗過程分n 個狀態:狀態①→ …→狀態n。其中,1≤n≤50,具體狀態個數由用
戶設定。
根據“結束方式”的選擇,來進行各狀態之間的切換。
§2-6-2 變量說明
狀態序列:
z 電壓 Ua,Ub,Uc,Ux(Ua,Ub,Uc,Ux,Uy,Uz),電流 Ia,Ib,Ic(Ia,Ib,

Ic,Ix,Iy,Iz) :設置測試儀各狀態中的各路電壓、電流的輸出幅值、相位和頻
率,程序提供了兩種設置方式:

. 按Tab 鍵進行短路計算,程序根據計算模型的設置以及相應的故障參數,按照
電力系統理論計算出A、B、C三相的電壓、電流;
. 用戶根據需要,任意設定4 路(6 路)電壓、6 路(3 路)電流的大小、角度;
z 是否直流?:設置測試儀的電壓電流輸出方式:交流或直流。
打“√”者表示選中,輸出為直流,否則默認輸出為交流。
z 開出設置:進入本狀態后,測試儀開出量1~開出量4 的狀態:斷開,或,閉合;
§2-6 狀態序列

以及翻轉為此狀態的時刻;
注:本延時的參照點以進入本狀態為準,即進入本狀態后,經過所設定的延時后,
開出量變換為設定的開關狀態。所以“延時”應小于本狀態的“持續時間”。

z 結束方式:試驗開始后,從當前測試狀態進入下一個測試狀態的控制方式,程序提
供了4 種方式,包括:按鍵控制、時間控制、GPS控制、開入接點控制。

. 按鍵控制:當前測試狀態的輸出時間不限,等待用戶根據提示,按鍵后進入下
一狀態;
. 時間控制:當前測試狀態的輸出時間到達設定的“zui大持續時間”后,自動進
入下一狀態;
. GPS 控制:當GPS 對時成功,雙方經,在同一分鐘之內(10~50 秒之間的
任意一刻)按確認鍵后,檢測到*個PPM 時刻進入下一狀態;
. 開入接點控制:當設定的開入接點發生翻轉后,自動進入下一狀態;
(以下參數僅在短路計算時有效)
z 額定電壓:保護PT 二次側的額定相電壓,一般為57.735V;
z 故障類型:程序提供了11 種故障類型,包括:空載狀態,A、B、C 接地,AB、BC、
CA 相間,AB、BC、CA 兩相接地以及三相短路。

z 故障方向:正向故障,或反向故障;

z 短路電流: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相電流If,

z 短路阻抗:短路故障時,保護安裝處距離短路點之間的短路阻抗,極坐標形式:幅

值,角度;
z 補償系數Kl: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程序提供了2 種設置方式;

. 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Kl = Z
3
l0.
.
ZZl1
l1 = Re(Kl ) + j Im(Kl ) =

∠.

Kl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取0.667,角度. 為0°。

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

Kl

. 零序電阻補償系數,零序電抗補償系數:KR,KX
KR = Rl0 . Rl1, Kx = Xl0 . Xl1
3. Rl13. Xl1

(以下參數僅在“GPS控制”時有效)

z GPS 選擇:選擇GPS 的安裝方式,包括“外接GPS(COM)”或“內置GPS”。當選擇
外接GPS 時,外接的GPS 應和測試儀的串口COM1 相連接;

z 波特率: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波特率,可選擇“9600”、“4800” 、“2400” 、“1200” 、
“600”、“300” 、“150”、“110” ,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串行通訊格式的波特率一致;
§2-6 狀態序列

z 校驗方式: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校驗方式,可選擇“無校驗”、“奇校驗”、“偶校
驗”,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串行通訊格式的校驗方式一致;

z 停止位: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停止位,可選擇“1”、“2”,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
串行通訊格式的停止位一致;

z 數據位: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數據位,可選擇“8”、“7”,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
串行通訊格式的數據位一致;

z GPS 對時:對時按鈕,啟動測試儀接收GPS 時間,并強行將測試儀的當前時間修正
為GPS 時間。

(以下參數僅在“開入接點控制”時有效)

z 開入A、B、C、R 翻轉:打“√”者表示選中;

z 邏輯關系:設置選中的開入接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或”或“與”;
§2-7 整組試驗

§2-7 整組試驗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線路保護的整組試驗,可模擬瞬時性、*性、轉換性故障,以及
多次重合閘等。雙端線路保護的GPS 對調,如高頻保護、光纖縱差保護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6 頁顯示,包括故障
設置①、故障設置②、故障轉換設置、開關量、計算模型和GPS 通訊設置;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控制參數的選擇,結合計算模型,程
序自動計算整組試驗過程中各個狀態下的電壓、電流值(包括負荷狀態→故障狀
態→[故障轉換后狀態]);
z 右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設置①、設置②、轉換、開關量、模型、GPS:此6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
6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6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2-7 整組試驗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本次試驗結果。
本程序提供了2 種查看試驗結果的方式:文本方式和圖形方式。其中文本方

式用于查看試驗結果的文字說明,圖形方式(按F8 鍵)用于更加直觀地查看整個

試驗過程中的波形輸出以及開入接點的動作變化情況。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7-1 基本原理
單電源網絡計算模型:
試驗過程:
§2-7-2 變量說明

1/6 設置①:

z 保護類型:程序提供了3 種保護類型,包括:距離保護、零序保護、過流保護。用

戶根據需要任意設定;

z 整定值:根據不同的保護類型,整定值的表達形式不同,

. 整定阻抗Zd:距離保護的各段整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此參數僅
對距離保護有效);
. 整定電流Id:零序保護、過流保護的各段整定值(此參數對零序保護和過流
保護均有效);
z 短路點:故障時的短路點位置或故障時的短路點電流,根據繼電保護的調試規程,
§2-7 整組試驗

一般取0.95 或1.05 倍,以檢查保護動作的靈敏性;

. 故障時的短路點位置:即保護安裝處到短路點之間的線路阻抗相對于整定阻抗
的百分比(小數形式)(此參數僅對距離保護有效);
. 故障時的短路點電流,即短路點的電流相對于整定電流的百分比(小數形式)
(此參數對零序保護和過流保護均有效);
z 故障類型:程序提供了11 種故障類型,包括:A、B、C接地,AB、BC、CA相間,
AB、BC、CA 兩相接地、三相短路,以及任意狀態。一般地,對于* 種故障類型,
程序根據計算模型的設置以及相應的故障參數,按照電力系統理論計算出A、B、C
三相的電壓、電流,如果需要特殊的故障電壓電流,可選擇“任意狀態”的故障,
此時,A、B、C三相電壓、電流的大小、角度可由用戶根據需要任意設定;

z 故障方向:正向故障,或反向故障;
z 短路電流: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相電流If(計算模型為“電流恒
定”時有效),

. 當保護類型為距離保護時,短路電流可由用戶根據需要任意設定;
. 當保護類型為零序保護或過流保護時,短路電流是根據整定電流Id 和短路點,
程序自動計算出來的。
z 短路電壓:短路故障時,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壓Uf,

. 接地故障時,Uf為各故障相的對地電壓,
. 相間故障時,Uf為故障相之間的相間電壓。
注:當保護類型為“距離保護”,計算模型為“電壓恒定”時,短路電流自動轉變為短

路電壓。

z 短路阻抗ZL:根據整定阻抗Zd 和短路點,程序自動計算出故障時,保護安裝處距
離短路點之間的短路阻抗,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負荷電流:與故障后的短路電流相比,負荷電流幅值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計,即
空載,取0;

z 角度:以電壓為參照,負荷電流相對于電壓的角度偏移。

2/6 設置②:

z 故障觸發:設置故障觸發方式,包括按鍵觸發、GPS觸發、開入r 翻轉觸發。

z *故障?:設置故障方式:*性故障,或瞬時性故障。如果選擇瞬時性故障,
則跳閘后故障自動消失,如果需要對保護的后加速功能進行試驗,一般應選擇*
性故障;

z PT 安裝位置:選擇保護PT 的安裝位置:母線側,或,線路側。PT 位于母線側,則
跳閘后故障相電壓恢復為正常電壓值(即額定電壓),PT 位于線路側,則跳閘后故
障相電壓變為零狀態。一般地,220KV以下的保護,PT位于母線側;

z CT 電流正向:選擇保護CT 電流的正方向:電流指向線路(元件)為正,或,電流
§2-7 整組試驗

指向母線為正;

z 合閘角:即短路故障發生瞬間電源電壓的角度,合閘角的大小決定了直流電流分量
初始值的大小。根據故障類型的不同,此處合閘角的定義如下表所示:

故障類型 合閘角
A 相接地 )(UA. &
B 相接地 )(UB. &
C 相接地 )(UC. &
AB 相間 )U(U BA && ..
BC 相間 )U(U CB && ..
CA 相間 )U(U AC && ..
AB 接地 )(UA. &
BC 接地 )(UB. &
CA 接地 )(UC. &
三相短路 )(UA. &
任意類型 )(UA. &

z 直流分量?:選擇故障開始瞬間,故障電流中是否包含有一衰減的非周期直流分量,
該直流分量的大小為

Idc(t) = [Ipm0 .sin(α..0) . IPm .sin(α..)]. e.t/ τ

式中:
Ipm0 為故障前的電流zui大值,
Ipm 為故障后的穩態短路電流zui大值,

.0 為故障前的回路阻抗角,

. 為故障后的回路阻抗Z 的阻抗角,Z = ZS + Zd ,

α 為故障瞬間電源電壓的角度,
τ 為故障后回路的衰減時間常數(該參數由用戶根據實際情況輸入)
§2-7 整組試驗

注:1)由于短路故障計算建模時,一般假設線路阻抗角等于系統阻抗角度,此時,
直流電壓分量Vdc(t) = 0 。

2)一般情況下,繼電保護只關心故障后的穩態電流、電壓分量,通常此處取“不

含直流(非周期)分量”;

z 衰減時間τ :故障后回路的衰減時間常數;

z 試驗*:故障開始到試驗結束之間的時間限制,一般地,應保證保護在該時間內
可以完成整個“跳閘→重合→再跳閘”的過程;

z 跳閘延時:模擬斷路器的跳閘動作時間,測試儀根據開入量的連接,一旦接受到保
護的跳閘信號,經過“跳閘延時”后,方進入跳閘后的電壓電流狀態。(注:如果
測試儀開入量直接連接斷路器的“跳位”接點,則跳閘延時可取為0);

z 合閘延時:模擬斷路器的合閘動作時間,測試儀根據開入量的連接,一旦接受到保
護的合閘信號,經過“合閘延時”后,方進入合閘后的電壓電流狀態。(注:理論
上,如果測試儀開入量直接連接斷路器的“合位”接點,則合閘延時可取為0,但
考慮到躲開三相重合動作的不一致性,建議取0.02 秒,以保證三相可靠閉合);

3/6 轉換:

z 故障轉換?:設置重合閘前是否發生故障轉換;

(以下參數僅對轉換性故障有效)

z 轉換時刻:故障轉換發生的時刻,程序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時間設置方式,

. 故障開始后:即故障后發生故障轉換,“轉換時刻”以進入故障的時刻為時間
坐標起點 t=0;
. 重合閘后:即重合后發生故障轉換,“轉換時刻”以進入重合閘狀態為時間坐
標起點 t=0;
z 故障類型:故障轉換后的故障類型,可選擇:任意狀態,A、B、C 相接地,AB、BC、
CA 相間,AB、BC、CA 接地,三相短路等;

z 故障方向:故障轉換后的故障方向:正向故障,或,反向故障;

z 短路電流:故障轉換后,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相電流If(計算模型為“電流恒

定”時有效);
z 短路電壓:故障轉換后,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壓Uf,

. 接地故障時,Uf為各故障相的對地電壓,
. 相間故障時,Uf為故障相之間的相間電壓。
注:當保護類型為“距離保護”,計算模型為“電壓恒定”時,短路電流自動轉變為短

路電壓。

z 短路阻抗ZL:故障轉換后,保護安裝處距離短路點之間的短路阻抗,極坐標形式:

幅值,角度;
§2-7 整組試驗

4/6 開關量:
測試儀的開入量一般連接保護的動作出口接點,如跳A、B、C,重合R等。

z 開入接點A: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跳A 接點”,“三跳接點”,
或者“關閉”(即無效);

z 開入接點B: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跳B 接點”,“三跳接點”,
或者“關閉”(即無效);

z 開入接點C: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跳C 接點”,“三跳接點”,
或者“關閉”(即無效);

z 開入接點R: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重合接點”,或者“關閉”(即
無效);

z 開入接點a:需要記錄其動作時間的輔助接點1;

z 開入接點b:需要記錄其動作時間的輔助接點2;

z 開入接點c:需要記錄其動作時間的輔助接點3;

z 開入接點r:用于試驗過程中故障的觸發,當開入接點r 翻轉則觸發故障;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一旦試驗進入故障狀態,測試儀可以根據設置通過開出量發出一個信
號,可以選擇“進入狀態②后斷開”或“進入狀態②后閉合”;

z 保持時間:開出量發信的持續時間,配合“開出量控制”使用;

5/6 模型:

z 計算模型:一般取“電流恒定”,即定電流(短路電流)方式。程序共提供了三種
方式:“Zs 恒定”、“電壓恒定”和“電流恒定”。

. Zs 恒定:即短路故障時,系統電源側阻抗恒定。此處Zs 指系統電源到保護安
裝處的線路等值阻抗(正序阻抗);
. 電壓恒定:即短路故障時,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壓Uf 恒定。此處
. 接地故障時,Uf為各故障相的對地電壓,
. 相間故障時,Uf為故障相之間的相間電壓。
. 電流恒定:即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流If 恒定;
. 當保護類型為零序保護或過流保護時,計算模型固定為“電流恒定”;
z 額定電壓:保護PT 二次側的額定相電壓,一般為57.735V;
z 頻率: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中國大陸地區為50.0Hz;
z 電源阻抗Zs:系統電源到保護安裝處的線路等值阻抗Zs(正序阻抗),計算模型為
“Zs 恒定”時有效,極坐標表示:幅值,角度;
z 補償系數Ks:電源阻抗Zs 的零序補償系數,模型為“Zs 恒定”時有效,極坐標表
示:幅值,角度,
§2-7 整組試驗

KS = Z
3
S 0.
.
ZZS1
S1 = Re(KS ) + j Im(KS ) =

∠.

KS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Im(Ks)=0,Ks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z 補償系數Kl: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程序提供了2 種設置方式;

KS

. 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Kl = Z
3
l0.
.
ZZl1
l1 = Re(Kl ) + j Im(Kl ) =

∠.

Kl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Kl

. 零序電阻補償系數,零序電抗補償系數:KR,KX
K = Rl 0 . Rl1, Kx = Xl0 . Xl1

R

3. Rl13. Xl1

z Ux 設置:第4 路電壓Ux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10 種不同的輸出方式,包括:

+ 3U0 、. 3U0 、+ 3U0 . 3 、. 3U0 . 3 、檢同期A、檢同期B、檢同期C、
檢同期AB、檢同期BC、檢同期CA 等;
注:如果Ux 設置選擇為檢同期方式,以“檢同期A”為例,則Ux的輸出過程為:
故障前以及故障跳閘前,Ux 均輸出A 相電壓Ua,一旦跳閘,則Ux輸出同期電
壓,重合閘后,Ux恢復為A 相電壓Ua。
z 抽取電壓:當第4 路電壓選擇為檢同期方式時有效。“ 抽取電壓”模擬斷路器跳閘
后到重合閘之前這一段時間內的線路側電壓,可以用來測試保護重合閘的“檢同
期”、“檢無壓”功能;
z 電流配置: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第1 組輸出”
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6/6 GPS 設置:設置測試儀側與GPS 接收機連接的RS232 串口通訊格式。
z GPS 選擇:選擇GPS 的安裝方式,包括“外接GPS(COM)”或“內置GPS”。當選擇
外接GPS 時,外接的GPS 應和測試儀的串口COM1 相連接;
z 波特率: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波特率,可選擇“9600”、“4800” 、“2400” 、“1200” 、
“600”、“300” 、“150”、“110” ,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串行通訊格式的波特率一致;
z 校驗方式: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校驗方式,可選擇“無校驗”、“奇校驗”、“偶校
驗”,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串行通訊格式的校驗方式一致;
§2-7 整組試驗

z 停止位: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停止位,可選擇“1”、“2”,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
串行通訊格式的停止位一致;

z 數據位:測試儀側串口通訊時的數據位,可選擇“8”、“7”,應設置與GPS 接收機
串行通訊格式的數據位一致;

z GPS 對時:對時按鈕,啟動測試儀接收GPS 時間,并強行將測試儀的當前時間修正
為GPS 時間。

注:當GPS 對時成功后,雙方在同一分鐘之內(10~50 秒之間的任意一刻)啟動

試驗。 啟動試驗后,測試儀在檢測到第1個PPM時刻輸出負荷電流,第2個PPM時刻

同時觸發故障。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本菜單下包括五個測試菜單:距離保護定值校驗 、零序保護定值校驗、過流保護定值
校驗、負序電流保護定值校驗、工頻變化量阻抗繼電器定值校驗。

§2-8-1 距離保護定值校驗

距離保護定值校驗,定性分析距離保護各段動作的靈敏性和可靠性。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7 頁顯示,包括:

. 定值1 :相間阻抗定值設置;
. 定值2 :接地阻抗定值設置;
. 項目: Ⅰ、Ⅱ、Ⅲ、Ⅳ各段阻抗測試倍數選擇;
. 故障: 測試的故障項目選擇;
. 設置: 測試時的故障情況設置;
. 開關量: 保護出口接點和測試儀的連接設置;
. 模型;各狀態下電壓、電流的計算模型;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控制參數的設置,結合計算模型,程
序自動計算各測試項目下的電壓、電流值;
z 右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定值1、定值2、項目、故障、設置、開關量、模型:此7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
置區的7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7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
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本次試驗結果。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8-1-1 基本原理
單電源網絡計算模型:
本試驗根據測試項目和故障類型的選擇,分別由若干個子試驗項目構成,各子項目的
試驗過程分別如下圖所示:
其中,每一個子試驗項目中故障的啟動方式由用戶設置(自啟動,或按鍵啟動)。

§2-8-1-2 變量說明

1/7 定值1: 相間距離,阻抗定值設置

z I段阻抗Z1:相間距離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z II 段阻抗Z2:相間距離I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II 段阻抗Z3:相間距離II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V 段阻抗Z4:相間距離IV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 段時間T1:相間距離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I 段時間T2:相間距離I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II 段時間T3:相間距離II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V 段時間T4:相間距離IV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注:必須保證 T4 > T3 > T2 > T1 ;

z I段電流:針對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 段的故障電流,一般可取5.0A;
(注:如果阻抗定值比較小,如0.1 歐左右,則為了減小保護測量電流電壓的相對
誤差,應相應地增大短路電流;反之,應減小短路電流,以免短路電壓過高。)

z II 段電流:針對I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I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法
同上;

z III 段電流:針對II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II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
法同上;

z IV 段電流:針對IV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V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法
同上;

注:計算模型為“電壓恒定”時,以上四個參數自動轉變為相應的I、II、III、IV段

短路電壓。

2/7 定值2: 接地距離,阻抗定值設置

z I段阻抗Z1:接地距離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I 段阻抗Z2:接地距離I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II 段阻抗Z3:相間距離II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V 段阻抗Z4:接地距離IV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 段時間T1:接地距離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I 段時間T2:接地距離I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II 段時間T3:接地距離II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V 段時間T4:接地距離IV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注:必須保證 T4 > T3 > T2 > T1 ;

z I段電流:針對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 段的故障電流,一般可取5.0A;

(注:如果阻抗定值比較小,如0.1 歐左右,則為了減小保護測量電流電壓的相對

誤差,應相應地增大短路電流;反之,應減小短路電流,以免短路電壓過高。)

z II 段電流:針對I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I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法
同上;

z III 段電流:針對II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II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法同上;
z IV 段電流:針對IV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V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法
同上;
注:計算模型為“電壓恒定”時,以上四個參數自動轉變為相應的I、II、III、IV段

短路電壓。
3/7 項目:
根據需要選擇各段阻抗定值的測試倍數,倍數可以改變,打“√”者表示選中測試;
z I段阻抗Z1:選擇I 段阻抗的各測試項目;
z II 段阻抗Z2:選擇II 段阻抗的各測試項目;
z III 段阻抗Z3:選擇III 段阻抗的各測試項目;
z IV 段阻抗Z4:選擇IV 段阻抗的各測試項目;
4/7 故障選擇:
根據需要選擇需要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包括:
z A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AB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C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A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三相短路: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5/7 設置:
本頁參數針對所有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進行設置,包括:故障的觸發方式,是否為*
性故障、短路合閘角的大小等;
z 故障觸發:選擇各故障觸發的方式,包括自啟動和按鍵啟動兩種方式;

. 自啟動:本次子試驗結束后,程序自動進入下一個子試驗項目;
. 按鍵啟動:本次子試驗結束后,程序自動提醒,等待用戶按鍵,控制是否進入
下一個子試驗項目;
注:每一個子試驗項目的結束由“試驗*”參數決定。
z 故障前時間:故障為“自啟動”方式下有效。
每次子試驗項目測試前,測試儀均輸出一段時間的故障前狀態(即空載狀態),以
保證保護接點可靠復歸,且重合閘準備完畢。故,該時間的設置一般大于保護的復
歸時間(含重合閘充電時間),通常取20~25 秒左右。

z *故障?:設置所有待測試故障的性質:*性故障,或,瞬時性故障;
z PT 安裝位置:選擇保護PT 的安裝位置:母線側,或,線路側。PT 位于母線側,則
跳閘后故障相電壓恢復為正常電壓值(即額定電壓),PT 位于線路側,則跳閘后故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障相電壓變為零狀態。一般地,220KV以下的保護,PT位于母線側;

z CT 電流正向:選擇保護CT 電流的正方向:電流指向線路(元件)為正,或,電流
指向母線為正;

z 合閘角:即短路故障發生瞬間電源電壓的角度,合閘角的大小決定了直流電流分量
初始值的大小。根據故障類型的不同,此處合閘角的定義如下表所示:

故障類型 合閘角
A 相接地 )(UA. &
B 相接地 )(UB. &
C 相接地 )(UC. &
AB 相間 )U(U BA && ..
BC 相間 )U(U CB && ..
CA 相間 )U(U AC && ..
AB 接地 )(UA. &
BC 接地 )(UB. &
CA 接地 )(UC. &
三相短路 )(UA. &
任意類型 )(UA. &

z 直流分量?:選擇故障開始瞬間,故障電流中是否包含有一衰減的非周期直流分量,
該直流分量的大小為

Idc(t) = [Ipm0 .sin(α..0) . IPm .sin(α..)]. e.t/ τ

式中:
Ipm0 為故障前的電流zui大值,
Ipm 為故障后的穩態短路電流zui大值,

.0 為故障前的回路阻抗角,

. 為故障后的回路阻抗Z 的阻抗角,Z = ZS + Zd ,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α 為故障瞬間電源電壓的角度,
τ 為故障后回路的衰減時間常數(該參數由用戶根據實際情況輸入)
注:1)由于短路故障計算建模時,一般假設線路阻抗角等于系統阻抗角度,此時,

直流電壓分量Vdc(t) = 0 。

2)一般情況下,繼電保護只關心故障后的穩態電流、電壓分量,通常此處取“不

含直流(非周期)分量”;

z 衰減時間τ:故障后回路的衰減時間常數;

z 試驗*:每次子試驗項目從進入故障到結束之間的時間,一般地,應保證保護在
該時間內可以完成整個“跳閘→重合→再跳閘”的過程;

z 跳閘延時:模擬斷路器的跳閘動作時間,測試儀根據開入量的連接,一旦接受到保
護的跳閘信號,經過“跳閘延時”后,方進入跳閘后的電壓電流狀態。(注:如果
測試儀開入量直接連接斷路器的“跳位”接點,則跳閘延時可取為0);

z 合閘延時:模擬斷路器的合閘動作時間,測試儀根據開入量的連接,一旦接受到保
護的合閘信號,經過“合閘延時”后,方進入合閘后的電壓電流狀態。(注:理論
上,如果測試儀開入量直接連接斷路器的“合位”接點,則合閘延時可取為0,但
考慮到躲開三相重合動作的不一致性,建議取0.02 秒,以保證三相可靠閉合);

6/7 開關量:
測試儀的開入量一般連接保護的動作出口接點,如跳A、B、C,重合R等。

z 開入接點A: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跳A 接點”,“三跳接點”,
或者“關閉”(即無效);

z 開入接點B: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跳B 接點”,“三跳接點”,
或者“關閉”(即無效);

z 開入接點C: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跳C 接點”,“三跳接點”,
或者“關閉”(即無效);

z 開入接點R: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重合接點”,或者“關閉”(即
無效);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一旦試驗進入故障狀態,測試儀可以根據設置通過開出量發出一個信
號;

z 保持時間:開出量發信的持續時間,配合“開出量控制”使用;

7/7 模型:

z 計算模型:一般取“電流恒定”,即定電流(短路電流)方式。程序共提供了三種
方式:“Zs 恒定”、“電壓恒定”和“電流恒定”。

. Zs 恒定:即短路故障時,系統電源側阻抗恒定。此處Zs 指系統電源到保護安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裝處的線路等值阻抗(正序阻抗);

. 電壓恒定:即短路故障時,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壓Uf 恒定。此處
. 接地故障時,Uf為各故障相的對地電壓,
. 相間故障時,Uf為故障相之間的相間電壓。
. 電流恒定:即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流If 恒定;
z 額定電壓:保護PT 二次側的額定相電壓,一般為57.735V;
z 頻率: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中國大陸地區為50.0Hz;
z 電源阻抗Zs:系統電源到保護安裝處的線路等值阻抗Zs(正序阻抗),計算模型為
“Zs 恒定”時有效,極坐標表示:幅值,角度;
z 補償系數Ks:電源阻抗Zs 的零序補償系數,模型為“Zs 恒定”時有效,極坐標表
示:幅值,角度,

K = Z
3
S 0.
.
ZZS1
S1 = Re(K ) + j Im(K ) =

∠.

S SS

KS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Im(Ks)=0,Ks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z 補償系數Kl: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程序提供了2 種設置方式;

KS

. 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Kl = Z
3
l0.
.
ZZl1
l1 = Re(Kl ) + j Im(Kl ) =

∠.

Kl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Kl

. 零序電阻補償系數,零序電抗補償系數:KR,KX
KR = R
3
l 0
.
.
RRl1
l1, Kx = X
3
l0
.
.
XXl1
l1

z Ux 設置:程序提供了10 種不同的輸出方式,包括:+ 3U0 、. 3U0 、+ 3U0 .
3 、
. 3U0 . 3 、檢同期A、檢同期B、檢同期C、檢同期AB、檢同期BC、檢同期
CA 等;
注:如果Ux 設置選擇為檢同期方式,以“檢同期A”為例,則Ux的輸出過程為:
故障前以及故障跳閘前,Ux 均輸出A 相電壓Ua,一旦跳閘,則Ux輸出同期電
壓,重合閘后,Ux恢復為A 相電壓Ua。
z 抽取電壓:當第4 路電壓選擇為檢同期方式時有效。“抽取電壓”模擬斷路器跳閘
后到重合閘之前這一段時間內的線路側電壓,可以用來測試保護重合閘的“檢同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期”、“檢無壓”功能;
z 電流配置: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第1 組輸出”
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z 負荷電流:與故障后的短路電流相比,負荷電流幅值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計,即
空載,取0;
z 角度:以電壓為參照,負荷電流相對于電壓的角度偏移。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2-8-2 零序保護定值校驗

零序保護定值校驗,定性分析零序保護各段動作的靈敏性和可靠性。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6 頁顯示,包括:

. 定值:零序電流定值設置;
. 項目:零序Ⅰ、Ⅱ、Ⅲ、Ⅳ各段電流測試倍數選擇;
. 故障:測試的故障項目選擇;
. 設置:測試時的故障情況設置;
. 開關量:保護出口接點和測試儀的連接設置;
. 模型:各狀態下電壓、電流的計算模型;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控制參數的設置,結合計算模型,程
序自動計算各測試項目下的電壓、電流值;
z 右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設置、項目、故障、設置、開關量、模型:此6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6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6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本次試驗結果。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8-2-1 基本原理
單電源網絡計算模型:
本試驗根據測試項目和故障類型的選擇,分別由若干個子試驗項目構成,各子項目的
試驗過程分別如下圖所示:
其中,每一個子試驗項目中故障的啟動方式由用戶設置(自啟動,或按鍵啟動)。
§2-8-2-2 變量說明

1/6
z
z
z
z
z
定值: 零序定值設置
零序I 段3I0:零序I 段定值;
零序II 段3I0:零序II 段定值;
零序III 段3I0:零序III 段定值;
零序IV 段3I0:零序IV 段定值;
I 段時間T1:零序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66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z II 段時間T2:零序I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II 段時間T3:零序II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V 段時間T4:零序IV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注:必須保證 T4 > T3 > T2 > T1 ;

2/6 項目:

根據需要選擇各段零序定值的測試倍數,倍數可以改變,打“√”者表示選中測試;

z 零序I 段:選擇零序I段的各測試項目;

z 零序II 段:選擇零序II 段的各測試項目;

z 零序III 段:選擇零序III 段的各測試項目;

z 零序IV 段:選擇零序IV 段的各測試項目;

3/6 故障:

根據需要選擇需要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包括:

z A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4/6 設置:
本頁參數針對所有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進行設置,包括:故障的觸發方式,是否為

*性故障、短路合閘角的大小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5/6 開關量:
測試儀的開入量一般連接保護的動作出口接點,如跳A、B、C,重合R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6/6 模型:

z 計算模型:由于為電流型試驗,程序只提供了“電流恒定”,即定電流(短路電流)
方式。

. 電流恒定:即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流If 恒定;
z 額定電壓:保護PT 二次側的額定相電壓,一般為57.735V;
z 頻率: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中國大陸地區為50.0Hz;
z 短路阻抗ZL:保護安裝處到短路點的線路阻抗ZL(正序阻抗),極坐標形式:幅值,
角度;
z 補償系數Kl: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程序提供了2 種設置方式;

. 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Kl = Zl0. Zl1 = Re(Kl ) + j Im(Kl ) =

∠.

Kl

3. Zl1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取0.667,角度. 為0°。

Kl

. 零序電阻補償系數,零序電抗補償系數:KR,KX
K = Rl 0 . Rl1, Kx = Xl0 . Xl1

R

3 . Rl13. Xl1

z Ux 設置:程序提供了10 種不同的輸出方式,包括:+ 3U0 、. 3U0 、+ 3U0 .
3 、
. 3U0 . 3 、檢同期A、檢同期B、檢同期C、檢同期AB、檢同期BC、檢同期
CA 等;
注:如果Ux 設置選擇為檢同期方式,以“檢同期A”為例,則Ux的輸出過程為:
故障前以及故障跳閘前,Ux 均輸出A 相電壓Ua,一旦跳閘,則Ux輸出同期電
壓,重合閘后,Ux恢復為A 相電壓Ua。
z 抽取電壓:當第4 路電壓選擇為檢同期方式時有效。“抽取電壓”模擬斷路器跳閘
后到重合閘之前這一段時間內的線路側電壓,可以用來測試保護重合閘的“檢同
期”、“檢無壓”功能;
z 電流配置: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第1 組輸出”
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z 負荷電流:與故障后的短路電流相比,負荷電流幅值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計,即
空載,取0;
z 角度:以電壓為參照,負荷電流相對于電壓的角度偏移。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2-8-3 過流保護定值校驗

過流保護定值校驗,定性分析過流保護各段動作的靈敏性和可靠性。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6 頁顯示,包括:

. 定值:過流電流定值設置;
. 項目:速斷、*速斷、定時限、過負荷各段電流測試倍數選擇;
. 故障:測試的故障項目選擇;
. 設置:測試時的故障情況設置;
. 開關量:保護出口接點和測試儀的連接設置;
. 模型:各狀態下電壓、電流的計算模型;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控制參數的設置,結合計算模型,程
序自動計算各測試項目下的電壓、電流值;
z 右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設置、項目、故障、設置、開關量、模型:此6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6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6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本次試驗結果。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8-3-1 基本原理
單電源網絡計算模型:
本試驗根據測試項目和故障類型的選擇,分別由若干個子試驗項目構成,各子項目的
試驗過程分別如下圖所示:
其中,每一個子試驗項目中故障的啟動方式由用戶設置(自啟動,或按鍵啟動)。
§2-8-3-2 變量說明

1/6
z
z
z
z
z
定值: 過流定值設置
速斷:速斷定值;
*速斷: *速斷定值;
定時限過流:定時限過流定值;
過負荷:過負荷定值;
速斷T1:速斷的動作時間定值;
70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z *速斷T2:*速斷的動作時間定值;
z 定時限過流T3:定時限過流的動作時間定值;
z 過負荷T4:過負荷的動作時間定值;

注:必須保證 T4 > T3 > T2 > T1 ;

2/6 項目:

根據需要選擇各段過流定值的測試倍數,倍數可以改變,打“√”者表示選中測試;

z 速斷I1:選擇速斷的各測試項目;

z *速斷I2:選擇*速斷的各測試項目;

z 定時限過流I3:選擇定時限過流的各測試項目;

z 過負荷I4:選擇過負荷的各測試項目;

3/6 故障:

根據需要選擇需要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包括:

z A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AB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C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A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三相短路: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4/6 設置:
本頁參數針對所有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進行設置,包括:故障的觸發方式,是否為

*性故障、短路合閘角的大小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5/6 開關量:
測試儀的開入量一般連接保護的動作出口接點,如跳A、B、C,重合R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6/6 模型: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零序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2-2)。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2-8-4 負序電流保護定值校驗

負序電流保護定值校驗,定性分析負序電流保護各段動作的靈敏性和可靠性。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6 頁顯示,包括:

. 定值:負序過流定值設置;
. 項目:負序Ⅰ、Ⅱ、Ⅲ、Ⅳ各段電流測試倍數選擇;
. 故障:測試的故障項目選擇;
. 設置:測試時的故障情況設置;
. 開關量:保護出口接點和測試儀的連接設置;
. 模型:各狀態下電壓、電流的計算模型;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控制參數的設置,結合計算模型,程
序自動計算各測試項目下的電壓、電流值;
z 右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設置、項目、故障、設置、開關量、模型:此6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6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6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本次試驗結果。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3)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4)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8-4-1 基本原理
單電源網絡計算模型:
本試驗根據測試項目和故障類型的選擇,分別由若干個子試驗項目構成,各子項目的
試驗過程分別如下圖所示:
其中,每一個子試驗項目中故障的啟動方式由用戶設置(自啟動,或按鍵啟動)。
§2-8-4-2 變量說明

1/6 定值: 負序過流定值設置
z 負序I 段I2:負序I 段定值;
z 負序II 段I2:負序II 段定值;
z 負序III 段I2:負序III 段定值;
z 負序IV 段I2:負序IV 段定值;
z I 段時間T1:負序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z II 段時間T2:負序I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II 段時間T3:負序III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z IV 段時間T4:負序IV 段的動作時間定值;

注:必須保證 T4 > T3 > T2 > T1 ;

2/6 項目:

根據需要選擇各段負序定值的測試倍數,倍數可以改變,打“√”者表示選中測試;

z 負序I 段:選擇負序I段的各測試項目;

z 負序II 段:選擇負序II 段的各測試項目;

z 負序III 段:選擇負序III 段的各測試項目;

z 負序IV 段:選擇負序IV 段的各測試項目;

3/6 故障:

根據需要選擇需要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包括:

z A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AB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C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A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4/6 設置:
本頁參數針對所有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進行設置,包括:故障的觸發方式,是否為

*性故障、短路合閘角的大小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5/6 開關量:
測試儀的開入量一般連接保護的動作出口接點,如跳A、B、C,重合R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6/6 模型: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零序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2-2)。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2-8-5 工頻變化量阻抗繼電器

工頻變化量阻抗繼電器,定性分析工頻變化量阻抗繼電器動作的靈敏性和可靠性。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5 頁顯示,包括:

. 整定值 :工頻變化量阻抗定值設置;
. 故障: 測試的故障項目選擇;
. 設置: 測試時的故障情況設置;
. 開關量: 保護出口接點和測試儀的連接設置;
. 模型;各狀態下電壓、電流的計算模型;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控制參數的設置,結合計算模型,程
序自動計算各測試項目下的電壓、電流值;
z 右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整定值、故障、設置、開關量、模型:此5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5 頁參數,
光標移動到此5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
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本次試驗結果。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8-5-1 基本原理
模擬故障電流固定(其數值應使模擬故障電壓在0~UN 范圍內),故障電壓為

模擬單相接地故障時 U = (1+ K) . I . DZset + (1.1.05m) .Un

模擬相間短路故障時 U = 2 . I . DZset + (1.1.05m) . 3 .Un

式中:m——系數;
DZset ——工頻變化量距離保護定值。
工頻變化量距離保護在m=1.1 時,應可靠動作;在m=0.9 時,應可靠不動作;在m=1.2
時,測量工頻變化量距離保護動作時間。
本試驗根據測試項目和故障類型的選擇,分別由若干個子試驗項目構成,各子項目的試
驗過程分別如下圖所示:
其中,每一個子試驗項目中故障的啟動方式由用戶設置(自啟動,或按鍵啟動)。
§2-8-5-2 變量說明

1/5 整定值: 工頻變化量阻抗定值設置
z 負荷電流:與故障后的短路電流相比,負荷電流幅值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計,即
空載,取0;
z 角度:以電壓為參照,負荷電流相對于電壓的角度偏移。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z 定值DZset: 工頻變化量阻抗定值, 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補償系數: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

KL =Z
3
L0
.
.
ZZL1
L1 = Re(KL ) + j Im(KL )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取0.667。

z 短路電流: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相電流If。

z 校驗點 m=:根據需要選擇系數,系數值可以改變,打“√”者表示選中測試;

2/5 故障:

根據需要選擇需要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包括:

z A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AB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C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A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三相短路: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3/5 設置:

本頁參數針對所有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進行設置,包括:故障的觸發方式,是否為

*性故障、短路合閘角的大小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4/5 開關量:
測試儀的開入量一般連接保護的動作出口接點,如跳A、B、C,重合R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5/5 模型:

z 計算模型:由于為電流型試驗,程序只提供了“電流恒定”,即定電流(短路電流)

方式。
. 電流恒定:即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流If 恒定;
z 額定電壓: 保護PT 二次側的額定相電壓,一般為57.735V;
z 頻率: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中國大陸地區為50.0Hz;

z Ux 設置:程序提供了10 種不同的輸出方式,包括:+ 3U0 、. 3U0 、+ 3U0 .

3 、
. 3U0 . 3 、檢同期A、檢同期B、檢同期C、檢同期AB、檢同期BC、檢同期
CA 等;
注:如果Ux 設置選擇為檢同期方式,以“檢同期A”為例,則Ux的輸出過程為:
§2-8 線路保護定值校驗

故障前以及故障跳閘前,Ux 均輸出A 相電壓Ua,一旦跳閘,則Ux輸出同期電
壓,重合閘后,Ux恢復為A 相電壓Ua。

z 抽取電壓:當第4 路電壓選擇為檢同期方式時有效。“抽取電壓”模擬斷路器跳閘
后到重合閘之前這一段時間內的線路側電壓,可以用來測試保護重合閘的“檢同
期”、“檢無壓”功能;

z 電流配置: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第1 組輸出”
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本菜單下包括三個測試菜單:阻抗/方向型繼電器(動作值/靈敏角)、阻抗特性(動
作邊界特性)、精工電流,精工電壓。

§2-9-1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動作值/靈敏角)

測試阻抗/方向型繼電器的動作值、返回值,以及靈敏角。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變
量選擇,程控設置,開關量和計算模型;
z 右上區:電壓、電流顯示區,根據當前阻抗、阻抗角的變化,實時計算并顯示
3 路電壓、3 路電流的幅值、角度;根據“顯示切換”的選擇,程序提供了2 種
輔助顯示方式,包括矢量圖和線序分量;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變量、試驗控制方
式、開入/開出量狀態、試驗結果等。
注:“輕載—F5” 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
載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
驗前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變量選擇、程控設置、開關量、計算模型: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4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區和電壓電流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
完畢,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本次試驗結果。
z 顯示切換:選擇不同的顯示方式輔助顯示電壓、電流,程序提供了2 種方式,
包括矢量圖和線序分量。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
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
而通用報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
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9-1-1 基本原理
程控試驗時,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其中,每一步的試驗時間包括兩個階

段:故障前時間(輸出空載),故障時間(輸出故障電壓電流)。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2-9-1-2 變量說明
1/4 變量選擇:
z 變量選擇:選擇試驗過程中的變量,包括:短路阻抗和短路阻抗角。其中,短

路阻抗變量用于測試動作阻抗,短路阻抗角變量用于測試靈敏角;
z 變化步長:設置所選擇變量的變化步長;
z 故障類型:選擇測試所需要的故障類型,程序提供了7 種故障類型,包括:A

相接地、B相接地、C相接地、AB相間、BC相間、CA 相間、三相短路;

z 短路阻抗Zl:用于實時顯示當前短路阻抗、短路阻抗角的大小,程序根據 Zl,
結合其它參數的設置,自動計算當前三相電壓、電流的幅值、角度;)
注:短路阻抗指保護安裝處距離短路點的線路阻抗(正序阻抗)。手動控制時,

該參數可以直接修改。
z 短路電流: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相電流If。計算模型為“電流
恒定”時有效;
z 短路電壓:短路故障時,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壓Uf。計算模型為“電壓恒定”
時有效;

. 接地故障時,Uf為各故障相的對地電壓,
. 相間故障時,Uf為故障相之間的相間電壓。
2/4 程控設置:
z 程控/手控:選擇試驗過程的控制方式,
. 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程序控制,用戶對試驗的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干預于通過Esc 鍵中止試驗。

. 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用戶控制,包括按 “+”、
“-” 鍵增加、減小當前變量值等。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作接點,程序
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
回時間等,用戶也可以按 F8(Aux2)記錄動作值,按F10(Aux3)記錄返
回值,但此時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試驗結束后用戶可按Esc 鍵中
止試驗。
(以下參數中的變化范圍、變化方式、返回方式僅對程控試驗有效)
z 變化范圍:變量變化的起點,終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
般地,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z 變化方式:變量的變化方式,“始”為變化范圍的起點,“終”為終點,

. “始→終”為單程變化,只能測動作值;
. “始→終→始”為雙程變化,可以同時測量動作值、返回值;
z 返回方式:變量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變量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
器動作,則根據變化方式確定是否繼續試驗:變化方式為“始→終”,結束
試驗;變化方式為“始→終→始”,改變變量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變量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
行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注:靈敏角的測試必須采用“始→終→始”,“全程變化”的方式!
z 故障前時間:變量在變化的過程中,每一步的試驗時間包括兩個階段:故障前
時間(輸出空載),故障時間(輸出故障電壓電流);
一般地,故障前時間必須能保證保護可靠復歸。
z 故障時間:變量在變化的過程中,每一步的試驗時間包括兩個階段:故障前時
間(輸出空載),故障時間(輸出故障電壓電流);
一般地,故障時間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時間。本參數在手動控制時
無效。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 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

時,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與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

時,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計算模型:
z 計算模型:一般取“電流恒定”,即定電流(短路電流)方式。程序共提供了三

種方式:“Zs 恒定”、“電壓恒定”和“電流恒定”。

. Zs 恒定:即短路故障時,系統電源側阻抗恒定。此處Zs 指系統電源到保護
安裝處的線路等值阻抗(正序阻抗);
. 電壓恒定:即短路故障時,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壓Uf 恒定。此處
. 接地故障時,Uf為各故障相的對地電壓,
. 相間故障時,Uf為故障相之間的相間電壓。
. 電流恒定:即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流If 恒定;
z 額定電壓:保護PT 二次側的額定相電壓,一般為57.735V;
z 頻率: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中國大陸地區為50.0Hz;
z 電源阻抗Zs:系統電源到保護安裝處的線路等值阻抗Zs(正序阻抗),計算模
型為“Zs恒定”時有效,極坐標表示:幅值,角度;
z 補償系數Ks:電源阻抗Zs 的零序補償系數,模型為“Zs恒定”時有效,極坐
標表示:幅值,角度,

KS = Z
3
S 0.
.
ZZS1
S1 = Re(KS ) + j Im(KS ) =

∠.

KS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
則Im(Ks)=0,Ks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z 補償系數Kl: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程序提供了2 種設置方式;

KS

. 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Kl = Z
3
l0.
.
ZZl1
l1 = Re(Kl ) + j Im(Kl ) =

∠.

Kl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則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Kl

. 零序電阻補償系數,零序電抗補償系數:KR,KX
K = Rl0 . Rl1, Kx = Xl0 . Xl1

R

3. Rl13 . Xl1

z 電流配置: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第1 組輸
出”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2-9-2 阻抗特性(動作邊界特性)

自動測試阻抗型繼電器(包括阻抗繼電器、功率方向繼電器等)的動作邊界,即Z(φ)
動作邊界特性。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6 頁顯示,包括整
定特性,掃描設置,附加測試,故障設置,開關量和計算模型;
z 左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z 右半區:顯示阻抗特性的整定圖形,以及測試完畢后所搜索到的動作邊界。試
驗過程中,還可以輔助顯示動作邊界的搜索過程。
注:“輕載—F5” 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
載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
驗前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整定特性、掃描設置、附加測試、故障設置、開關量、計算模型:此6 項分別
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6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6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
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
完畢,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
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
而通用報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
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9-2-1 基本原理

根據阻抗整定特性的不同,程序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掃描方式:輻射式,平行式。
輻射式掃描一般用于搜索圓形、四邊形等封閉式的動作邊界(如阻抗繼電器),而平行式
則通常用于直線動作邊界特性的掃描(如功率方向繼電器)。

1、動作邊界的掃描方式

. 輻射式:比較適用于封閉型的動作邊界特性掃描;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掃描方式選擇輻射式時,試驗中待測試的掃描邊界點由掃描角區域和步長決定,此
處,掃描角度以平行于R 軸為0°。例:取掃描角區域為-50°到165 °,步長為25°,
則程序自動以-50°為起點,以165 °為終點,按逆時針方向,每隔25°計算一條掃描線,
如上圖各虛線所示。各掃描線的起點均為中心阻抗Z,長度由掃描半徑決定,每條掃描
線與整定邊界特性的交叉點即為測試時等待搜索的動作邊界點。

為了加快每個邊界點的搜索過程,各掃描線上的搜索起點應盡可能地接近邊界點,
為此程序提供了掃描線搜索起點K%的設置,即邊界點只需在每條掃描線掃描半徑的K%
到100% 之間進行搜索即可。一般地,應保證掃描半徑的K%位于動作區內,100% 位于動
作區外,即掃描線必須*覆蓋動作邊界。

如果程序計算過程中發現某條掃描線的搜索起點或終點的電壓、電流越限,則自動
忽略該掃描線。

. 平行式:比較適用于直線式邊界特性的掃描;
掃描方式選擇平行式時,試驗中待測試的掃描邊界點由起點阻抗Z、掃描線傾角、
間距以及掃描線數目決定,同理,此處掃描線傾角以平行于R 軸為0°。設置完以上參
數后,程序自動以起點阻抗Z 為開始,沿R 軸正方向,按“間距”等距離地計算各掃描
線,掃描線的方向平行于“傾角”方向,掃描線的長短由“長度”確定。每條掃描線與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整定邊界特性的交叉點即為測試時等待搜索的動作邊界點。

如果程序計算過程中發現某條掃描線的搜索起點或終點的電壓、電流越限,則自動
忽略該掃描線。

2、動作邊界的搜索原理

本試驗中,對于一般掃描線上的測試點,程序采用二分法原理進行動作邊界點搜索,
其搜索過程如下:

1)測試掃描線起點;

2)測試掃描線終點;

3)根據起點和終點的動作情況,決定下一步的搜索動作:

. 二者動作情況相同,則說明邊界點不在此掃描線上,或者可能存在兩個以上
的邊界點,結束本邊界點的搜索;
. 二者動作情況不同,則說明有*邊界點存在于本掃描線上,進入二分法搜
索,逐步逼近邊界點,直到滿足測試精度后,結束本邊界點的搜索;
對于附加測試的掃描線,起點為所設定的附加測試點(一般應保證該點在動作區外),
終點均為坐標軸原點(0,0)。程序采用的搜索方法與一般掃描線略有不同,具體如下:
由附加測試點開始,沿附加測試點、1/2 附加測試點、1/4 附加測試點、…,逐步檢
查保護的動作情況,直到找到兩個動作情況相反的阻抗點:一個動作點,一個不動作點;

. 一旦找到以上兩個點,則以其為端點,進入二分法搜索,逐步逼近動作阻抗邊
界,直到滿足測試精度,結束本邊界點的搜索;
. 如果已經到達掃描終點,即原點(以滿足測試精度為準),仍沒有找到以上兩個
點,則說明動作邊界點不在本掃描線上,或者可能存在兩個以上的邊界點,結
束本邊界點的搜索;
§2-12-2 變量說明

1/6 整定特性:

z 設備編號:阻抗型繼電器(保護)的設備編號,用于試驗報告的保存;

z 特性形狀:選擇繼電器(保護)的整定邊界特性,程序提供了4 種大的類型,

包括

. 圓特性(含橢圓等):主要針對南瑞LFP 類型的線路保護;
. 四邊形特性(CSL型):主要針對四方的CSL 類型的線路保護;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 直線特性:主要針對功率方向繼電器;
. 四邊形特性(ZKH型):主要針對許繼的ZKH 型電鐵饋線保護;
由于每種特性的定值參數各不相同,故本頁參數與所選擇的特性形狀類型有關。
– 圓特性(含橢圓等):以整定值Zdz1 和Zdz2 的連線為半徑的圓;
. 整定值Z1:Zdz1 的極坐標形式:大小,角度;
. 整定值Z2:Zdz2 的極坐標形式,大小,角度;
– 四邊形特性(CSL型):四方CSL 型線路保護,其特性由Rdz,Xdz 決定;
. 整定值R:Rdz,類似于模擬短路時的過渡電阻;
. 整定值X:Xdz,類似于通常意義上保護的阻抗定值;
– 直線特性:其特性由Zdz 決定;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 整定值Z:Zdz 的大??;
. 整定值φ:Zdz的角度;
–四邊形特性(ZKH型):許繼ZKH 型電鐵饋線保護,其特性由Rdz,Zdz 決定。一
般地,四邊形特性位于*象*,Rdz>0,Zdz角度為65°;四邊形特性位于
第三象*,Rdz<0,Zdz角度為 -115°。
. 整定值R:Rdz 的大??;
. 整定值Z:Zdz 的極坐標形式,大小,角度;
2/6 掃描設置:
z 掃描方式:選擇動作邊界點的掃描方式,包括:輻射式和平行式。
不同的掃描方式,其參數的設置各有不同,
– 輻射式:以“中心阻抗Z”為圓心,以“掃描線半徑”為半徑作外圓,以掃描線
“范圍”為半徑作內圓;在“掃描角區域”內沿逆時針方向,每隔一個
“步長”作一條掃描線,掃描線的方向為圓環的半徑方向。

. 中心阻抗Z:輻射式掃描圓圓心Z 的極坐標形式,大小,角度;
. R + j X:輻射式掃描圓圓心Z 的直角坐標形式,電阻,電抗。由程序自動
計算并填寫;
. ←、→、↑、↓:四個微調按鈕,對掃描圓圓心Z 的坐標進行左、右、上、
下的微小調節;

. 掃描角區域:掃描角的起始角和終止角,二者沿逆時針方向所包圍的區域
即為掃描角區域;
注:此處掃描角度均以中心阻抗Z 為參考原點。
. 步長:從掃描角起點開始,以步長為間距,沿擬時針方向確定需要測試的
掃描線;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 掃描線半徑:輻射式掃描圓的半徑,相對于中心阻抗Z。即以Z 為圓心,以
掃描線半徑為半徑畫圓則構成掃描圓;
. 范圍:為了加快動作邊界的搜索,各掃描線上的搜索起點應盡可能地接近
邊界點,為此程序提供了掃描范圍的設置:K%~100% 的掃描線半徑,即
邊界點只需在每條掃描線掃描半徑的K%到100% 之間進行搜索即可。一般
地,應保證掃描半徑的K%位于動作區內,100% 位于動作區外,即掃描線
必須*覆蓋動作邊界。
. 測試精度:由于每個動作邊界點的搜索為一逐漸逼近的過程,所以必須為
其設置一個收斂標準,即測試精度。當所搜索到的動作點和不動作點之間
的阻抗大小之差小于該精度時,即可認為二者為同一點,也即動作邊界點。
– 平行式:以“起點阻抗Z”為起點,沿“掃描線傾角”方向作出*條掃描線
后,在起點Z 處作直線垂直于本掃描線,沿垂線每隔“間距”長度作
一掃描線,掃描線的條數由“掃描線數目”決定,各掃描線均平行于
*條掃描線。

. 起點阻抗Z:平行掃描線是一簇平行的線段,該簇平行線的起點為Z,本參
數設置Z 的極坐標形式,大小,角度;
. R + j X:起點阻抗Z 的直角坐標形式,電阻,電抗。由程序自動計算并填
寫;
. ←、→、↑、↓:四個微調按鈕,對起點阻抗Z 的坐標進行左、右、上、
下的微小調節;

. 掃描線傾角:本簇平行掃描線的傾斜角,相對于橫坐標的正方向而言,即
與R 軸正方向的夾角;
. 間距:相鄰兩條掃描線之間的zui短距離(即公垂線段長度);
. 掃描線數目:從起點阻抗Z 開始,本簇平行掃描線的zui大條數;
注:如果某條掃描線的起點和終點阻抗導致故障電壓或電流越限,則該條
掃描線將被取消,所以圖中顯示出的掃描線為zui終參加測試的掃描線;
. 長度:每條掃描線段的長度;
. 測試精度:由于每個動作邊界點的搜索為一逐漸逼近的過程,所以必須為
其設置一個收斂標準,即測試精度。當所搜索到的動作點和不動作點之間
的阻抗大小之差小于該精度時,即可認為二者為同一點,也即動作邊界點。
3/6 附加測試:本頁中的角度均以原點(0,0)為參考原點,打“√”表示選中參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與測試;
z 附加測試角1:設置附加測試角1 的掃描半徑,以及測試角的角度,打“√” 表
示選中參與測試;
z 附加測試角2:設置附加測試角2 的掃描半徑,以及測試角的角度,打“√” 表
示選中參與測試;
z 附加測試角3:設置附加測試角3的掃描半徑,以及測試角的角度,打“√” 表
示選中參與測試;
z 附加測試角4:設置附加測試角4的掃描半徑,以及測試角的角度,打“√” 表
示選中參與測試;
z 附加測試角5:設置附加測試角5 的掃描半徑,以及測試角的角度,打“√” 表
示選中參與測試;
z 附加測試角6:設置附加測試角6 的掃描半徑,以及測試角的角度,打“√” 表
示選中參與測試;

4/6 故障設置:搜索過程中,每次故障包括兩個階段:故障前,故障;

z 故障前時間:故障前時間內輸出空載(或負荷)狀態,通常用于模擬繼電器或
保護的復歸;一般地,故障前時間必須能保證保護可靠復歸。
z 故障時間:故障時間階段輸出故障后的電壓、電流狀態;

注:為了正確地搜索出本段的動作邊界,必須保證“故障時間”的設置大于本
段的整定動作時間,但小于下一段的整定動作時間。如測試距離保護II 段
的動作邊界,則“故障時間”必須大于II 段的整定時間,但小于III 段的
整定時間。

z 故障類型:選擇待測試的故障類型,程序提供了7 種故障:A 相接地、B 相接
地、C 相接地、AB 相間、BC 相間、CA 相間、三相短路;

z 故障方向:選擇故障時的方向,“正向故障”,或,“反向故障”;

z 負荷電流:與故障后的短路電流相比,負荷電流幅值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計,
即空載,取0;
z 角度:以電壓為參照,負荷電流相對于電壓的角度偏移;
5/6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 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

時,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與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開出量控制:一旦試驗進入故障狀態,測試儀可以根據設置通過開出量發出一

個信號;

z 保持時間:開出量發信的持續時間,配合“開出量控制”使用;

6/6 計算模型:

z 計算模型:阻抗型繼電器的動作邊界特性分為兩種,“靜態特性”和“動態特性”。

. “靜態特性”的測試,一般取“電流恒定”,即定電流(短路電流)方式。
所謂電流恒定,即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流If 恒定
. “動態特性”的測試,則一般采用“Zs恒定”。所謂Zs恒定,即短路故障
時,系統電源側阻抗恒定。此處Zs 指系統電源到保護安裝處的線路等值阻
抗(正序阻抗);
z 額定電壓:保護PT 二次側的額定相電壓,一般為57.735V;
z 頻率: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中國大陸地區為50.0Hz;
z 短路電流: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相電流If。計算模型為“電流

恒定”時有效;
z 電源阻抗Zs:系統電源到保護安裝處的線路等值阻抗Zs(正序阻抗),計算模
型為“Zs恒定”時有效,極坐標表示:幅值,角度;
z 補償系數Ks:電源阻抗Zs 的零序補償系數,模型為“Zs恒定”時有效,極坐
標表示:幅值,角度,

KS = Z
3
S 0.
.
ZZS1
S1 = Re(KS ) + j Im(KS ) =

∠.

KS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
則Im(Ks)=0,Ks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z 補償系數Kl: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程序提供了2 種設置方式;

KS

. 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Kl = Z
3
l0.
.
ZZl1
l1 = Re(Kl ) + j Im(Kl ) =

∠.

Kl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則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Kl

. 零序電阻補償系數,零序電抗補償系數:KR,KX
K = Rl0 . Rl1, Kx = Xl0 . Xl1

R

3. Rl13 . Xl1

z 電流配置: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第1 組輸
出”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2-9-3 精工電流,精工電壓

測試阻抗型繼電器在不同的短路電流/短路電壓下的動作邊界,即 Z(I)精工電流特
性/ Z(U)精工電壓特性。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測
試項目,故障設置,開關量,計算模型;
z 右上區:試驗結果顯示區,實時顯示試驗過程中的測試結果;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
注:“輕載—F5” 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
載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
驗前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測試項目、故障設置、開關量、計算模型: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
完畢,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
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
而通用報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本程序提供了2 種查看報告的方式:文本方式和圖形方式。其中文本方式

用于查看試驗結果的文字說明,圖形方式用于更加直觀地查看試驗結果曲線;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
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9-3-1 基本原理
精工電流:本試驗采用定電流方式(短路電流恒定)。
試驗過程中,每條掃描線的掃描起點為zui大掃描阻抗點(由zui大掃描阻抗和阻抗
角確定,一般應保證其在動作區外),終點為坐標軸原點(0,0)。
每個電流點處邊界動作阻抗的搜索過程如下:
由掃描起點開始,沿掃描起點、1/2 掃描起點、1/4 掃描起點、…,逐步檢查保護
的動作情況,直到找到兩個動作情況相反的阻抗點:一個動作點,一個不動作點;

. 一旦找到以上兩個點,則以其為端點,進入二分法搜索,逐步逼近動作阻抗
邊界,直到滿足測試精度,結束本邊界點的搜索;
. 如果已經到達掃描終點,即原點(以滿足測試精度為準),仍沒有找到以上兩
個點,則說明動作邊界點不在本掃描線上,或者可能存在兩個以上的邊界點,
結束本邊界點的搜索;
精工電壓:本試驗采用定電壓方式(短路電壓恒定)。
試驗過程中,每條掃描線的掃描起點為zui大掃描阻抗點(由zui大掃描阻抗和阻抗

角確定,一般應保證其在動作區外),終點為坐標軸原點(0,0)。
每個電壓點處邊界動作阻抗的搜索過程如下:
由掃描起點開始,沿掃描起點、1/2 掃描起點、1/4 掃描起點、…,逐步檢查保護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的動作情況,直到找到兩個動作情況相反的阻抗點:一個動作點,一個不動作點;

. 一旦找到以上兩個點,則以其為端點,進入二分法搜索,逐步逼近動作阻抗
邊界,直到滿足測試精度,結束本邊界點的搜索;
. 如果已經到達掃描終點,即原點(以滿足測試精度為準),仍沒有找到以上兩
個點,則說明動作邊界點不在本掃描線上,或者可能存在兩個以上的邊界點,
結束本邊界點的搜索;
§2-9-3-2 變量說明

1/4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2 種測試項目,包括:精工電流、精工電壓。用戶根據

需要任意設定;

(以下參數僅當測試項目為精工電流時有效)

z 電流變化起點:測試電流的變化起點。

測試時,故障情況下的短路電流從起點開始,按步長逐步增加,直到終點,

依次測試各電流點下的邊界動作阻抗;

z 終點:測試電流的變化終點;

z 步長:測試電流的變化步長;

(以下參數僅當測試項目為精工電壓時有效)

z 電壓變化起點:測試電壓的變化起點。

測試時,故障情況下的短路電壓從起點開始,按步長逐步增加,直到終點,

依次測試各電壓點下的邊界動作阻抗;

z 終點:測試電壓的變化終點;

z 步長:測試電壓的變化步長;

z zui大掃描阻抗:搜索各電流點所對應的邊界阻抗時,掃描線的搜索起點由zui大

掃描阻抗和阻抗角確定。一般地,應保證該起點在動作區外;

z 阻抗角:zui大掃描阻抗的阻抗角。通常取阻抗繼電器(保護)的靈敏角;

z 測試精度:由于每個動作邊界點的搜索為一逐漸逼近的過程,所以必須為其設

置一個收斂標準,即測試精度。當所搜索到的動作點和不動作點之間的阻抗大

小之差小于該精度時,即可認為二者為同一點,也即動作邊界點。

2/4 故障設置:

z 故障前時間:故障前時間內輸出空載(或負荷)狀態,通常用于模擬繼電器或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保護的復歸;一般地,故障前時間必須能保證保護可靠復歸
z 故障時間:故障時間階段輸出故障后的電壓、電流狀態;
注:為了正確地搜索出本段的動作邊界,必須保證“故障時間”的設置大于本
段的整定動作時間,但小于下一段的整定動作時間。如測試距離保護II 段
的動作邊界,則“故障時間”必須大于II 段的整定時間,但小于III 段的
整定時間。

z 故障類型:選擇待測試的故障類型,程序提供了7 種故障:A 相接地、B 相接

地、C 相接地、AB 相間、BC 相間、CA 相間、三相短路;
z 故障方向:選擇故障時的方向,“正向故障”,或,“反向故障”;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 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

時,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
z 開出量控制:一旦試驗進入故障狀態,測試儀可以根據設置通過開出量發出一

個信號;
z 保持時間:開出量發信的持續時間,配合“開出量控制”使用;
4/4 計算模型:
z 計算模型:程序提供了兩種方式:“電流恒定”和“電壓恒定”。
當測試項目為精工電流時,由于為電流型試驗,程序只提供了“電流恒定”,即
定電流(短路電流)方式。

. 電流恒定:即短路故障時,流經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流If 恒定;
當測試項目為精工電壓時,由于為電壓型試驗,程序只提供了“電壓恒定”,即
定電壓(短路電壓)方式。

. 電壓恒定:即短路故障時,保護安裝處的故障電壓Uf 恒定。此處
. 接地故障時,Uf為各故障相的對地電壓,
. 相間故障時,Uf為故障相之間的相間電壓。
z 額定電壓:保護PT 二次側的額定相電壓,一般為57.735V;
z 頻率: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中國大陸地區為50.0Hz;
z 補償系數Kl: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程序提供了2 種設置方式;

§2-9 阻抗/方向型繼電器

. 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Kl = Z
3
l0.
.
ZZl1
l1 = Re(Kl ) + j Im(Kl ) =

∠.

Kl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
則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

取0.667,角度. 為0°。

Kl

. 零序電阻補償系數,零序電抗補償系數:KR,KX
KR = Rl0 . Rl1, Kx = Xl0 . Xl1
3. Rl13 . Xl1

z 電流配置: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第1 組輸
出”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2-10 功率振蕩

§2-10 功率振蕩

本菜單以單機對無窮大輸電系統為模型,進行雙端電源供電系統振蕩模擬,主要用于測
試發電機的失步保護、振蕩解列裝置等的動作特性,以及分析系統振蕩對距離、零序等線路
保護動作行為的影響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系統
模型,振蕩設置,故障設置,以及控制參數;
z 右上區:振蕩時保護安裝處“K”點的電壓電流及振蕩阻抗顯示區。根據“顯示切
換”的選擇,程序提供了5 種顯示方式,包括波形圖和振蕩阻抗曲線;
z 右下區:試驗控制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系統模型、振蕩設置、故障設置、控制參數: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2-10 功率振蕩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本次試驗結果;
z 顯示切換:選擇不同的顯示方式輔助顯示保護安裝處“K”點的電壓電流波形以及
振蕩阻抗曲線。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0-1 基本原理
振蕩模擬以雙機系統為模型,如下圖所示:
在系統振蕩的模擬過程中,雙端發電機電壓幅值不變,取系統側電壓En 角度為參考點,
固定為0°,發電機側電壓Em 的角度δ振蕩變化,程序自動計算振蕩過程中K 點處的三相
電壓、電流,通過測試儀輸出到待測試的保護,觀察并記錄保護的工作特性。

§2-10-2 變量說明

1/4 系統模型:
z 發電機Zm: 模擬雙端供電系統中的發電機側阻抗;
z Zl: 模擬雙端供電系統中的線路阻抗;
z 系統側Zn: 模擬雙端供電系統中的系統側阻抗;
z Em: 模擬雙端供電系統中的發電機側電壓,振蕩過程中其電壓幅值不變(Em
幅值為En 幅值的ρ倍), 角度δ振蕩變化;
.. ρ: 發電機側電壓Em 幅值對系統側電壓En 幅值的倍數;
.. En: 模擬雙端供電系統中的系統側電壓,振蕩過程中其電壓幅值不變,角度
固定為0°;
z 電流設置: 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 第1 組輸出”
或“第2 組輸出”。
2/4 振蕩設置:
§2-10 功率振蕩

z 振蕩方式:發電機側電壓Em 角度δ的振蕩變化方式,程序提供了2 種方式,包括
“失步振蕩:δ角旋轉”和“同步振蕩:δ角搖擺”;

. δ角旋轉:功角δ從“振蕩起始角”開始,在0~360°內旋轉變化;
. δ角搖擺:功角δ從“振蕩起始角”開始,在“振蕩起始角”~“振蕩終止角”
之間搖擺變化;
z 振蕩起始角、振蕩終止角:配合振蕩方式,設置振蕩的起始角和終止角;
z 振蕩周期Ts:功角δ完成一次振蕩(起始角→終止角→起始角)所需要的時間。

該參數決定了電壓、電流的幅值變化(即外包絡線)頻率。
z 頻 率:功角δ振蕩過程中,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一般為50Hz;
3/4 故障設置:
z 是否故障?:設置系統振蕩過程中是否發生故障;
(以下參數僅對“振蕩中發生故障”有效)
z 故障時刻:設置故障發生的時刻,以進入振蕩為時間起始點t=0;
z 故障類型:程序提供了10 種故障類型,包括:A、B、C接地,AB、BC、CA相間,

AB、BC、CA兩相接地以及三相短路。程序根據計算模型的設置以及相應的故障參
數,按照電力系統理論計算出A、B、C三相的電壓、電流;
z 短路阻抗:設置短路點F 到K 點(保護安裝處)的短路阻抗Zf,極坐標形式:幅
值,角度;
z 補償系數Kl:短路阻抗Zl 的零序補償系數,程序提供了2 種設置方式;

. 極坐標形式表示:幅值,角度
Kl = Z
3
l0.
.
ZZl1
l1 = Re(Kl ) + j Im(Kl ) =

∠.

Kl

考慮到一般情況下,電力系統假定零序阻抗Z0 和正序阻抗Z1 的阻抗角度相等,則

取0.667,角度. 為0°。

Im(Kl)=0,Kl 為一實數,通常

Kl

. 零序電阻補償系數,零序電抗補償系數:KR,KX
KR = Rl 0 . Rl1, Kx = Xl0 . Xl1
3 . Rl13. Xl1

4/4 控制參數:
測試儀的開入量一般連接保護的動作出口接點,如跳A、B、C,重合R等。
z 開入接點A: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跳A 接點”,“三跳接點”,
或者“關閉”(即無效);
z 開入接點B: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跳B 接點”,“三跳接點”,
或者“關閉”(即無效);
z 開入接點C: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跳C 接點”,“三跳接點”,
§2-10 功率振蕩

或者“關閉”(即無效);
z 開入接點R:根據與保護動作出口接點的連接,選擇“重合接點”,或者“關閉”(即
無效);
z 開出量控制:一旦試驗進入故障狀態,測試儀可以根據設置,通過開出量發出一個
信號;
z 總試驗*:從進入振蕩開始試驗到試驗結束之間的時間限制;
z 跳閘延時:模擬斷路器的跳閘動作時間,測試儀根據開入量的連接,一旦接受到保
護的跳閘信號,經過“跳閘延時”后,方進入跳閘后的電壓電流狀態。(注:如果
測試儀開入量直接連接斷路器的“跳位”接點,則跳閘延時可取為0);
z 合閘延時:模擬斷路器的合閘動作時間,測試儀根據開入量的連接,一旦接受到保
護的合閘信號,經過“合閘延時”后,方進入合閘后的電壓電流狀態。(注:理論
上,如果測試儀開入量直接連接斷路器的“合位”接點,則合閘延時可取為0, 但
考慮到躲開三相重合動作的不一致性,建議取0.02 秒,以保證三相可靠閉合);
§2-11 差動保護

§2-11 差動保護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發電機、變壓器、發變組以及電鐵變壓器等的差動保護的比例制動
特性曲線和諧波制動特性等。

本菜單下包括 三個測試菜單: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擴展差動(三相
差動試驗,6路電流)、電鐵變壓器差動(5路電流)。

§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路電流)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5 頁顯示,包括保護

定義,試驗接線,測試項目,控制參數,輔助電壓設置;
z 右上區:試驗結果顯示區;
z 右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保護定義、試驗接線、測試項目、控制參數、輔助電壓:此5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
數設置區的5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5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
PgDn、PgUp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2-11 差動保護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電流跟蹤:試驗過程中,實時顯示當前的動作搜索電流Id和制動電流Ir,以及保
護線圈1、線圈2 所分擔的電流輸入I1、I2;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本程序提供了2 種查看報告的方式:文本方式和圖形方式。其中文本方式用于

查看試驗結果的文字說明,圖形方式用于更加直觀地查看試驗結果曲線;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1-1-1 基本原理
用戶根據需要選取待測試的制動電流點Ir,軟件根據用戶所設定的動作電流的搜索范圍
和搜索精度自動尋找該制動點下的動作電流Id。
搜索過程分兩步進行:

1.粗略掃描:從動作電流的搜索起點Id0 開始,以10%倍的Ir 進行單向粗略掃描,一
旦發現動作 Idm ,則自動進入下一步的掃描;
2.掃描:從Idm 開始,采用二分法進行掃描,直到滿足搜索精度,則記錄該
Ir 點下的zui后一次動作電流Id 作為邊界點,結束掃描。
注:此處的動作指,動作接點的當前狀態相對于初始狀態發生變化。
§2-11-1-2 變量說明
控制頁參數的設置包括5 個部分:
保護定義—– 設置差動保護的保護類別,以及動作和制動方程;
試驗接線 —–設置保護線圈I1,I2 與測試儀的連接方式,以及I1,I2 的頻率和相位;
測試項目 —–設置所需要測試的制動電流點 Ir,以及每個Ir 點下,動作電流Id 的搜

索方法;
控制參數 —–設置保護動作接點與測試儀開入量的連接方式,以及有關時間參數;
輔助電壓—– 設置試驗過程中A、B、C 三相電壓的輸出;
1/5 保護定義:
z 保護類別:選擇所需測試的保護類別,程序提供了4 種類別,包括:變壓器保護、

發變組保護、發電機保護、母差保護;
§2-11 差動保護

z 動作方程Id:測試項目為“比率制動”時,選擇差動保護的動作方程,軟件提供
了常見的3 種定義方式;

z 制動方程Ir:測試項目為“比率制動”時,選擇差動保護的制動方程,軟件提供
了常見的6 種定義方式;
試驗過程中,根據以上動作和制動方程的定義,結合當前制動電流Ir 和正在
搜索的動作電流Id 大小,程序自動計算出I1 和I2 所應分攤的電流,由I1 和I2 輸
出。

注:I1、I2 電流的含義如下,

. 當Id=I1,Ir=I2 時,適用于測試常規差動繼電器,其中I1、I2 分別代表保護動
作線圈和制動線圈中的電流相量;
. 當Id,Ir 設置為其他方程時,適用于測試微機差動保護,其中I1,I2 分別代表
保護一、二次側繞組中的電流相量;
z K: 設置以上定義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方程中的系數值;

z I1 側系數 KP1:I1 側繞組電流I1 所對應的修正系數(包含由相位補償所導致的3
以及CT變比的不平衡補償),用戶可以通過KPi 輔助計算,由程序自動輸入參數
值,也可以根據需要另行輸入參數值;

z I2 側系數 KP2:I2 側繞組電流I2 所對應的修正系數(包含由相位補償所導致的3
以及CT變比的不平衡補償),用戶可以通過KPi 輔助計算,由程序自動輸入參數
值,也可以根據需要另行輸入參數值;

z KPi 輔助計算:提供保護各側繞組電流補償系數KP 的輔助計算;

(以下參數僅對保護類型為變壓器保護和發變組保護有效)

z 變壓器繞組數:根據需要選擇變壓器繞組數:雙繞組,或三繞組;

z 變壓器接線:根據需要選擇變壓器的接線方式,不同的接線方式決定了區外故障時,
一、二次側電流相位差的不同;

. 雙繞組時,程序提供了三種常見方式,包括:Y/Y-12,Y/△-11 和Y/△-1;
. 三繞組時,程序提供了五種常見方式,包括:Y/Y/Y-12,Y/Y/△-11,Y/Y/△-1,
Y/△/△-11 和Y/△/△-1;
z 相位校正方式:根據需要選擇相位校正方式:保護內部無校正、保護內部Y 側校
正、保護內部△側校正;

z 參與試驗繞組:選擇參與本次試驗的繞組;

2/5 試驗接線:

z 電流配置: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第1 組輸出”

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2-11 差動保護

z I1 接測試儀:I1 電流的輸出方式,即從測試儀的某相電流輸出;
.. 相位:I1 電流的輸出相位角,一般默認取0°;
z I2 接測試儀:I2 電流的輸出方式,即從測試儀的某相電流輸出;
.. 相位:I2 電流的輸出相位角;

注:1)當測試項目為比率制動試驗時,如果Id 的定義為,則軟件自動限定I1
的角度為0 度,I2 的角度為180 度,即區外故障;
2)當測試項目為比率制動試驗時,如果Id 的定義為

I1+ I 2

I1. I 2

,則軟件自動限定I1

的角度為0 度,I2 的角度為0 度,即區外故障;
3)分相差動試驗在進行比率制動試驗時,對多繞組變壓器的試驗采取了簡化方法
即:三繞變,三相→簡化:雙繞變,三相

→簡化:雙繞變,ABC分相試驗
在此簡化過程中,對Y—△接線方式的變壓器,為了消除分相試驗時相互之間影
響,應注意保護側的接線方式;
3/5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可選擇比率制動、諧波制動;

. 比率制動:Ir 表示制動電流, Id 表示動作電流;
. 諧波制動:Ixb 表示諧波制動電流,Id 表示基波動作電流;
– 測試項目選擇“比率差動”時,設置比率差動試驗的相關參數;
z Ir 變化范圍:需要進行測試的制動電流Ir 的范圍:起點,終點;
z 步長:Ir 從起點出發,每隔一個步長選擇一個制動點進行測試,即尋找該
制動點下的動作電流;

z Id 動作門檻:保護的zui小動作電流,此參數可以保證制動電流較小時,搜索范圍
仍然能夠包含動作邊界;

z Id 速斷定值:差動速斷保護的動作電流整定值;

z 搜尋起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差流Id 的搜索起點;

z 終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差流Id 的搜索終點;

z 搜索精度: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所允許的zui小誤差,同時也可視為搜索過程的收斂
判據。程序提供的表達方式為“誤差”,無論制動電流I1 的大
小,動作電流I2 的搜索允許誤差相同。該方式可保證動作邊界的絕
對誤差要求。一般取精度為0.1A 左右。

– 測試項目選擇“諧波制動”時,設置諧波制動試驗的相關參數;

. Id 變化范圍:需要進行測試的基波動作電流Id 的范圍:起點,終點;
. 步長: Id 從起點出發,每隔一個步長選擇一個基波動作電流點進行測
試,即尋找該基波動作電流點下的動作電流諧波Ixb;

§2-11 差動保護

. 諧波次數:選擇需要測試的諧波次數以及諧波的角度,可選擇二次諧波、…、
十次諧波等;
. 施加側:諧波電流的施加側,即諧波電流從測試儀的某側輸出;
. 搜尋起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諧波的搜索起點,如果事先無法預知動作電
流的大小,一般取0%倍Id;
. 終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諧波的搜索終點, 如果事先無法預知動作電
流的大小,一般取100% 倍Id;
. 搜索精度: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所允許的zui小誤差,同時也可視為搜索過程的
收斂判據。程序提供的表達方式為“相對誤差”,諧波的搜索允許誤差為Id
基波的百分數,其大小隨Id 而改變,該方式可保證動作邊界的相對誤差要求。
一般取精度為1~5% 倍的Id;
4/5 控制參數: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共用公共端、B與b 共用公共端、C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故障前時間:針對每一個制動電流點Ir,在搜索動作電流的過程中,每次輸出Ir,
Id 前的時間(其間,電流輸出為0,電壓輸出為輔助電壓中所設置的電壓),以保
證保護能夠可靠復歸。一般可取0.5 秒;

z 故障*:每次子試驗項目從進入故障到結束之間的時間,故障*必須保證大于
保護的動作時間。由于差動保護通常為速動,故一般取0.5 秒;
注:如果繼電器無法長時間通過大電流,建議在保證保護動作時延的前提下,盡可能地
減小故障*,延長故障前時間。
5/5 輔助電壓:
z 輔助電壓:選擇輔助電壓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A、B、C 相電壓:“輔助電壓”選交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3 相交流電壓,在整

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z 直流 Ubc:“輔助電壓”選直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直流電壓,在整個試驗過程
中保持不變;
§2-11 差動保護

§2-11-2 擴展差動(三相差動試驗,6路電流)
1、軟件界面 —-參見《§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介紹;
2、基本原理 —-參見《§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介紹;
3、變量說明

1/5 保護定義:
參見《§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介紹;
2/5 試驗接線:

z I1 接測試儀:I1 電流的輸出方式,即從測試儀的某3 相電流輸出;
.. 相位:I1 電流的輸出相位角,一般默認取0°;
z I2 接測試儀:I2 電流的輸出方式,即從測試儀的某3 相電流輸出;
.. 相位:I2 電流的輸出相位角;

注:1)當測試項目為比率制動試驗時,如果Id 定義為方程2,或,方程3 時,則軟件
根據“變壓器接線”自動確定區外故障時I2 的電流相位(I1 固定為0°);

2)三相差動在進行比率制動試驗時,對多繞組變壓器的試驗采取了簡化方法,即:
三繞變(三相)→簡化:雙繞變(三相),然后將測試儀的6 路電流按照“I1
輸出方式”和“I2 輸出方式”中的設置直接接至保護相應的6 路繞組。

3/5 測試項目:
z 測試相別:選擇需測試的相別,程序提供了7 種方式,包括:A 相差動、B 相差動、
C 相差動、AB 相差動、BC 相差動、CA 相差動、三相差動;
其他的變量說明參見《§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說明;
§2-11 差動保護

4/5 控制參數:參見《§2-11-1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說明;
5/5 輔助電壓:參見《§2-11-1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說明;
§2-11 差動保護

§2-11-3 電鐵變壓器差動(5路電流)
1、軟件界面 —-參見《§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介紹;
2、基本原理 —-參見《§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介紹;
3、變量說明

1/5 保護定義:
z 變壓器類別:根據需要選擇變壓器類別:平衡變壓器(阻抗匹配)、Y/△-11 變壓器、
V/V 變壓器;
z 相位校正方式:根據需要選擇相位校正方式:保護內部無校正、保護內部Y 側校

正;
z 參與試驗繞組:選擇參與本次試驗的繞組;
z 動作方程Id:測試項目為“比率制動”時,選擇差動保護的動作方程,軟件提供

了常見的2 種定義方式;
z 制動方程Ir:測試項目為“比率制動”時,選擇差動保護的制動方程,軟件提供
了常見的6 種定義方式;
試驗過程中,根據以上動作和制動方程的定義,結合當前制動電流Ir 和正在搜

索的動作電流Id 大小,程序自動計算出I1 和I2 所應分攤的電流,由I1 和I2 輸出。
注:I1、I2 電流的含義為,I1,I2 分別代表保護一、二次側繞組中的電流相量;
z K: 設置以上定義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方程中的系數值;

z I1 側系數 KP1:I1 側繞組電流I1 所對應的修正系數(包含由相位補償所導致的3
以及CT變比的不平衡補償);
§2-11 差動保護

z I2 側系數 KP2:I2 側繞組電流I2 所對應的修正系數(包含由相位補償所導致的3
以及CT變比的不平衡補償);
z KP2 輔助說明:KP2 用于描述低壓側CT 二次電流向高壓側CT 二次電流轉換時的
平衡系數;
2/5 試驗接線:
z I1 接測試儀:I1 電流的輸出方式,即從測試儀的某3 相電流輸出;
.. 相位:I1 電流的輸出相位角,一般默認取0°;
z I2 接測試儀:I2 電流的輸出方式,即從測試儀的某2 相電流輸出;
.. 相位:I2 電流的輸出相位角;
3/5 測試項目:
z 測試相別:選擇需測試的相別,程序提供了7 種方式,包括:A 相差動、B 相差動、
C 相差動、AB 相差動、BC 相差動、CA 相差動、三相差動;
其他的變量說明參見《§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說明;
4/5 控制參數:
參見《§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說明;
5/5 輔助電壓:
參見《§2-11-1 常規差動(分相差動試驗,2 路電流)》中的相關說明;
§2-12 自動準同期

§2-12 自動準同期

測試同期繼電器或自動準同期裝置的動作電壓、動作頻率和導前角(導前時間)等,也
可以進行自動調整試驗。
主界面分為四個區域:

z 左上區:系統側電壓Vs、待并側電壓Vg 設置區, 實時顯示、修改系統側電壓Vs、
待并側電壓Vg 的幅值、角度,以及各自的輸出頻率fs、fg;
z 左下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3 頁顯示,包括測試
項目、開關量、電壓設置;
z 右上區:同步試驗的輔助顯示區, 分別以同步窗和同步表的方式實時顯示系統側
和待并側之間的電壓幅值差、頻率差和角度差;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 輔助顯示當前的測試項目、試驗控
制方式、開入/開出量狀態、試驗結果等。
注:“ 輕載—F5” 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測試項目、開關量、電壓設置:此3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3 頁參數,光標
移動到此3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
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區和電壓設置區內移動。

§2-12 自動準同期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本次試驗結束后,顯示試驗的結果,包括系統側和待并側各自的電壓、頻率、
角度,二者之間的差額,以及導前角和導前時間。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2-1 基本原理
本試驗中,系統側電壓Vs 和待并側電壓Vg 的接線方式可以在“電壓設置”控制參數頁
中進行設置,一般默認:系統側Vs 接測試儀Ua,待并側Vg接測試儀Ub。

程序提供了4 個項目的測試,包括動作電壓、動作頻率、動作角度,以及自動調整試驗。
整個測試過程中,系統側電壓Vs 和頻率fs保持不變,程序根據測試項目的不同不斷調整待
并側變量的大小。

為了避免相互之間的影響,一般地,

. 測試“動作電壓”時,待并側的頻率、角度和系統側保持相同;
. 測試“動作頻率”時,待并側的電壓和系統側保持相同;
. 測試“動作角度”時,待并側的電壓、頻率和系統側保持相同;
動作電壓、動作頻率、動作角度的測試過程與常規的測試方法相同,如下圖所示:
自動調整試驗的測試過程稍有不同,即測試儀不斷地檢測同期裝置的調速、調壓信號,
根據同期裝置的指令增加或減小待并側電壓的頻率、幅值,以閉環的方式完成自動調整試驗。
(注:自動調整試驗時,同期裝置的↑f、↓f、↑V、↓號和 測試儀的連接方式
見控制參數中“開關量”一頁中的說明?。?br />§2-12 自動準同期

§2-12-2 變量說明
1/3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根據試驗目的選擇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4 種測試項目,包括:動作電

壓、動作頻率、動作角度的測試,以及自動調整試驗;

z 當前變量:程序根據測試項目的選擇,自動確定試驗過程中的變化量。如:動作電
壓測試時,當前變量為待并側電壓Vg 的幅值;動作頻率測試時,當前變量為待并
側電壓的頻率fg,等等;

z 程控/手控:選擇試驗過程的控制方式,

. 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程序控制,用戶對試驗的干預
于通過Esc 鍵中止試驗。
. 手控: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用戶控制,包括按 “+”、“-”
鍵增加、減小當前變量值等。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
入接點的狀態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回時間等。
z 變化起點:當前變量的變化起點
.. 終點:當前變量的變化終點;
注:變化范圍的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但必須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值;
z 變化步長:當前變量的變化步長應根據測試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大小,一般地,步長
越小,測試精度越高。
z 每步時間:當前變量按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間的

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時間。
2/3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程序已固定為R 接點,即測試儀的開入接點R 連接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

點,試驗時,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共用公共端、B與b 共用公共端、C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以下參數在“測試項目”為自動調整試驗時有效)
z 開入接點A:增速↑f,即,自動調整試驗時,測試儀的開入接點A 連接同期裝置

的增速信號接點;
z 開入接點a:減速↓f,即,自動調整試驗時,測試儀的開入接點a 連接同期裝置
的減速信號接點;
z 開入接點B:增壓↑V,即,自動調整試驗時,測試儀的開入接點B 連接同期裝置
§2-12 自動準同期

的增壓信號接點;

z 開入接點b:減壓↓V,即,自動調整試驗時,測試儀的開入接點b 連接同期裝置
的減壓信號接點;

z 調速步長:自動調整試驗時,每接收到一次調速信號,待并側頻率的改變量;

z 調壓步長:自動調整試驗時,每接收到一次調壓信號,待并側電壓的改變量;

3/3 電壓設置: 設置右上區圖形中同步窗口的大小,以及相關的電壓輸出方式;

z +ΔV :同步窗口的正壓差;

z -ΔV:同步窗口的負壓差;

z +Δf :同步窗口的正頻差;

z -Δf:同步窗口的負頻差;

z 系統側 Vs:設置系統側電壓的接線方式,接測試儀的Ua 或 Uab;

z 待并側 Vg:設置待并側電壓的接線方式,接測試儀的Ub 或 Ucx;

z 系統應轉角:系統側TV 二次電壓應轉角是為取代轉角變壓器而設的功能,是對并
列點系統側TV 二次電壓進行轉角設置;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本菜單主要用于進行單個常規繼電器(如電壓、電流、功率方向…,時間、中間及信號
繼電器等)元件測試,可以完成動作值、返回值、靈敏角以及動作時間等的測試。
本菜單下包括七個測試菜單:電壓繼電器、電流繼電器、功率方向繼電器、阻抗繼電器、
差動繼電器、中間及信號繼電器、時間繼電器。

§2-13-1 電壓繼電器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交、直流電壓繼電器的動作值、返回值、返回系數以及動作時間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上半區左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和輔助電壓;
z 上半區右區:電壓設置區,實時顯示、修改當前電壓輸出的幅值、角度;
z 下半區: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的試驗結果和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 輕載—F5” 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輔助電壓: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
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鍵翻
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以及返回系數等。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3-1-1 基本原理

z 手動試驗:

手動控制,按“+”、“-”鍵可按設定的步長增加或減小當前電壓的大小,也可以直接輸
入電壓的幅值,當繼電器動作或返回時,按“F8”或“F10”確認動作值或返回值,但此時
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
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回時間等,試驗結束后,程序根據以上記錄
自動計算出返回系數。

z 動作/返回值測試:

程控方式,變量電壓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z 動作時間測試:
程控方式,變量電壓從故障前狀態翻轉到故障狀態后開始計時,直到“動作接點”的狀
態發生翻轉。

§2-13-1-2 變量說明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1/4 繼電器:

z 繼電器類型:選擇待測試電壓繼電器的類型,程序提供了5 種常見的電壓繼電器類
型,包括“直流–電壓繼電器”、“交流–電壓繼電器”、“正序(線)電壓繼電器”、
“負序(線)電壓繼電器”、“零序電壓繼電器”;

z 動作方式:選擇待測試電壓繼電器的動作方式,程序提供了2 種方式,包括:“過
量(>=整定值動作)”、“欠量(<=整定值動作)”

z 整定值(電壓):設置待測試電壓繼電器的電壓整定值;

z 允許誤差:配合整定值,用于初始化程控試驗時變量的變化范圍(用戶可在此基礎
上根據需要另行調整);

2/4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選擇繼電器的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3 種測試項目,包括:“手動試驗”、
“動作/返回值”、“動作時間”;

z U 輸出方式:試驗過程中,選擇電壓U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3 種方式,包括:
“電壓Ua”、“電壓Ub”、“電壓Uab”;

z 頻率:交流電壓的輸出頻率(此參數僅對交流電壓繼電器有效);

– 測試項目選擇“手動試驗”時,設置手動試驗的有關參數;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壓U 的每次變化步長;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返回值”時,設置動作值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壓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變化起點:電壓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地,
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電壓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壓U 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電壓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間
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電壓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電壓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器動
作,則改變電壓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電壓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行變
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時間”時,設置“故障前”和“故障”的相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當前電壓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故障前:時間:故障前狀態的輸出時間;
.. 電壓: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壓;
. 故障: *:從進入故障到故障結束之間的時間;
. 電壓:故障中的輸出電壓,程序提供的表達方式為:n倍整定值;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共用公共端、B與b 共用公共端、C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輔助電壓:
z 輔助電壓 Ucx:選擇輔助電壓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幅值:測試儀需要輸出的輔助電壓,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z 頻率:當“輔助電壓”選為交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交流電壓的頻率;
( 注:Ucx為直流時Uc(+),Ux(-) )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2-13-2 電流繼電器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交、直流電流繼電器的動作值、返回值、返回系數以及動作時間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上半區左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和輔助電壓;
z 上半區右區:電流設置區,實時顯示、修改當前電流輸出的幅值、角度;
z 下半區: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的試驗結果和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輔助電壓: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
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鍵翻
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以及返回系數等。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 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3-2-1 基本原理

z 手動試驗:

手動控制,按“+”、“-”鍵可按設定的步長增加或減小當前電流的大小,也可以直接輸
入電流的幅值,當繼電器動作或返回時,按“F8”或“F10”確認動作值或返回值,但此時
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
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回時間等,試驗結束后,程序根據以上記錄
自動計算出返回系數。

z 動作/返回值測試:

程控方式,變量電流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z 動作時間測試:
程控方式,變量電流從故障前狀態翻轉到故障狀態后開始計時,直到“動作接點”的狀
態發生翻轉。

§2-13-2-2 變量說明
1/4 繼電器:
z 繼電器類型:選擇待測試電流繼電器的類型,程序提供了3 種常見的電流繼電器類

型,包括“直流–電流繼電器”、“交流–電流繼電器”、“負序電流繼電器”;
z 動作方式:選擇待測試電流繼電器的動作方式,程序提供了2 種方式,包括:“過
量(>=整定值動作)”、“欠量(<=整定值動作)”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z 整定值(電流):設置待測試電流繼電器的電流整定值;

z 允許誤差:配合整定值,用于初始化程控試驗時變量的變化范圍(用戶可在此基礎
上根據需要另行調整);

2/4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選擇繼電器的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3 種測試項目,包括:“手動試驗”、
“動作/返回值”、“動作時間”;

z I 輸出方式:試驗過程中,選擇電流I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7 種方式,包括:
“A 相電流”、“B 相電流”、“C 相電流”、“AB 電流兩并”、“BC 電流兩并”、“CA 電流
兩并”、“ABC 電流三并”;

z 頻率:交流電流的輸出頻率(此參數僅對交流電流繼電器有效);

z 電流配置:本選項用于選擇測試儀側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
并聯”、“第1 組輸出”或“第2 組輸出”。

– 測試項目選擇“手動試驗”時,設置手動試驗的有關參數;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流I 的每次變化步長;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返回值”時,設置動作值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變化起點:電流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地,
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電流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流I 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電流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間
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電流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電流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器動
作,則改變電流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電流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行變
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時間”時,設置“故障前”和“故障”的相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故障前:時間:故障前狀態的輸出時間;
.. 電流: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流;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 故障: *:從進入故障到故障結束之間的時間;
. 電流:故障中的輸出電流,程序提供的表達方式為:n倍整定值;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輔助電壓:
z 輔助電壓 Ucx:選擇輔助電壓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幅值:測試儀需要輸出的輔助電壓,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z 頻率:當“輔助電壓”選為交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交流電壓的頻率;

( 注:Ucx為直流時Uc(+),Ux(-) )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2-13-3 功率方向繼電器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功率方向繼電器的動作值、返回值、返回系數、靈敏角以及動
作時間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上半區左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和輔助電壓;
z 上半區右區:電壓、電流設置區,實時顯示、修改當前電壓、電流輸出的幅值、
角度;
z 下半區: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的試驗結果和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輔助電壓: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
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鍵翻
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靈敏角以及返
回系數等。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3-3-1 基本原理
z 手動試驗:
手動控制,根據當前變量的選擇,按“+”、“-”鍵可按設定的步長增加或減小當前變量

的大小,也可以直接輸入各變量的值,包括幅值、角度等,當繼電器動作或返回時,按“F8”
或“F10”確認動作值或返回值,但此時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
動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回
時間等,試驗結束后,程序根據以上記錄自動計算出返回系數。

z 程控試驗:
程控測試過程中,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z 動作時間測試:

程控方式,各變量從故障前狀態翻轉到故障狀態后開始計時,直到“動作接點”的狀態
發生翻轉。

§2-13-3-2 變量說明

1/4 繼電器:

z 繼電器類型:選擇待測試功率方向繼電器的類型,程序提供了4 種常見的功率方向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繼電器類型,包括“功率繼電器”、“負序功率繼電器”、“零序功率繼電器”、“逆功
率繼電器”;
(注:負序功率繼電器接線說明如下:采用單相法試驗—繼電器電壓:以模擬BC

兩相短路為例,先短接BC 兩相,在A相與BC 相之間加電壓;繼電器電流:B進C 出)

z 額定電壓Un:功率繼電器的額定電壓;

z 額定電流In:功率繼電器的額定電流;

z 整定值:靈敏角:設置待測試功率方向繼電器的靈敏角整定值;

z 允許誤差:配合整定值,用于初始化程控試驗時變量的變化范圍(用戶可在此基礎
上根據需要另行調整);

2/4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選擇繼電器的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5 種測試項目,包括:“手動試驗”、
“zui大靈敏角”、“zui小動作電壓”、“zui小動作電流”、“動作時間”;

z U,I 輸出方式:試驗過程中,選擇電壓U、電流I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2 種方
式,包括:“Ua∠ψ,Ia” “Ub∠ψ,Ib”;

z 頻率:交流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

– 測試項目選擇“手動試驗”時,設置手動試驗的有關參數;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選擇當前需要變化的變量,程序提供了3 種變量,包
括:電壓U、電流I、電壓角ψ;
. 步長:試驗過程中,所選擇“當前變量”的每次變化步長;
– 測試項目選擇“zui大靈敏角”時,設置zui大靈敏角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壓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固定為電壓角ψ;
. 變化起點:電壓角ψ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
地,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電壓角ψ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壓角ψ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電壓角ψ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
時間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電壓角ψ的返回方式固定為全程變化,“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
器動作與否,電壓角ψ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行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
回到起點。
– 測試項目選擇“zui小動作電壓”時,設置zui小動作電壓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壓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固定為電壓U;
. 變化起點:電壓U 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地,
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電壓U 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壓U 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電壓U 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
間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電壓U 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電壓U 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器
動作,則改變電壓U 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電壓U 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行
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 測試項目選擇“zui小動作電流”時,設置zui小動作電流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壓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固定為電流I;
. 變化起點:電流I 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地,
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電流I 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流I 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電流I 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
間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電流I 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電流I 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器
動作,則改變電流I 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電流I 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行
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時間”時,設置“故障前”和“故障”的相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故障前:時間:故障前狀態的輸出時間;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 電壓: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壓;
.. 電壓角: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壓的角度
.. 電流: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流;
. 故障: *:從進入故障到故障結束之間的時間;
. 電壓:故障中的輸出電壓;
.. 電壓角:故障中的輸出電壓的角度
.. 電流:故障中的輸出電流;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輔助電壓:
z 輔助電壓 Ucx:選擇輔助電壓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幅值:測試儀需要輸出的輔助電壓,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z 頻率:當“輔助電壓”選為交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交流電壓的頻率;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2-13-4 阻抗繼電器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阻抗繼電器的動作值、返回值、靈敏角以及動作時間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上半區左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和輔助電壓;
z 上半區右區:電壓、電流設置區,實時顯示、修改當前電壓、電流輸出的幅值、
角度;
z 下半區: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的試驗結果和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輔助電壓: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
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鍵翻
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靈敏角以及返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回系數等。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3-4-1 基本原理
z 手動試驗:
手動控制,根據當前變量的選擇,按“+”、“-”鍵可按設定的步長增加或減小當前變量

的大小,也可以直接輸入各變量的值,包括幅值、角度等,當繼電器動作或返回時,按“F8”
或“F10”確認動作值或返回值,但此時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
動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回
時間等,試驗結束后,程序根據以上記錄自動計算出返回系數。

z 程控試驗:
程控測試過程中,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z 動作時間測試:
程控方式,各變量從故障前狀態翻轉到故障狀態后開始計時,直到“動作接點”的狀態

發生翻轉。
z 記憶時間測試:
程控方式,各變量從故障前狀態翻轉到故障狀態后,當“動作接點”的狀態發生翻轉才

開始計時,直到“動作接點”的狀態再次發生翻轉才停時。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2-13-4-2 變量說明

1/4 繼電器:

z 繼電器類型:選擇待測試阻抗繼電器的類型,程序提供了2 種常見的阻抗繼電器類

型,包括“單相阻抗繼電器”、“相間阻抗繼電器”;

z 額定電壓Un:功率繼電器的額定電壓;

z 額定電流In:功率繼電器的額定電流;

z 整定值:阻抗:設置待測試阻抗繼電器的阻抗整定值;

z 允許誤差:配合整定值,用于初始化程控試驗時變量的變化范圍(用戶可在此基礎

上根據需要另行調整);

z 整定值:靈敏角:設置待測試功率方向繼電器的靈敏角整定值;

z 允許誤差:配合整定值,用于初始化程控試驗時變量的變化范圍(用戶可在此基礎

上根據需要另行調整);

2/4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選擇繼電器的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5 種測試項目,包括:“手動試驗”、

“zui大靈敏角”、“動作阻抗”、“動作時間”、“記憶時間”;

z U,I 輸出方式:試驗過程中,選擇電壓U、電流I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2 種方

式,包括:“Ua∠ψ,Ia” “Ub∠ψ,Ib”;

z 頻率:交流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

– 測試項目選擇“手動試驗”時,設置手動試驗的有關參數;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選擇當前需要變化的變量,程序提供了3 種變量,包
括:電壓U、電流I、電壓角ψ;
. 步長:試驗過程中,所選擇“當前變量”的每次變化步長;
– 測試項目選擇“zui大靈敏角”時,設置zui大靈敏角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壓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固定為電壓角ψ;
. 變化起點:電壓角ψ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
地,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電壓角ψ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壓角ψ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電壓角ψ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
時間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電壓角ψ的返回方式固定為全程變化,“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
器動作與否,電壓角ψ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行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回到起點。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阻抗”時,設置動作阻抗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壓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固定為電壓U;
. 變化起點:電壓U 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地,
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電壓U 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壓U 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電壓U 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
間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電壓U 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電壓U 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器
動作,則改變電壓U 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電壓U 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行
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時間/記憶時間”時,設置“故障前”和“故障”的相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故障前:時間:故障前狀態的輸出時間;
.. 電壓: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壓;
.. 電壓角: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壓的角度
.. 電流: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流;
. 故障: *:從進入故障到故障結束之間的時間;
. 電壓:故障中的輸出電壓;
.. 電壓角:故障中的輸出電壓的角度
.. 電流:故障中的輸出電流;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輔助電壓:

z 輔助電壓 Ucx:選擇輔助電壓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幅值:測試儀需要輸出的輔助電壓,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z 頻率:當“輔助電壓”選為交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交流電壓的頻率;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2-13-5 差動繼電器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差動繼電器的動作值、動作時間以及動作特性曲線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上半區左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和輔助電壓;
z 上半區右區:電流設置區,實時顯示、修改當前電流輸出的幅值、角度;
z 下半區: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的試驗結果和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輔助電壓: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
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鍵翻
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以及動作特性曲
線等。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3-5-1 基本原理
z 手動試驗:
手動控制,根據當前變量的選擇,按“+”、“-”鍵可按設定的步長增加或減小當前變量

的大小,也可以直接輸入各變量的值,包括幅值、角度等,當繼電器動作或返回時,按“F8”
或“F10”確認動作值或返回值,但此時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試驗結束后,程序根
據以上記錄自動計算出返回系數。

z 動作電流測試:
程控測試過程中,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z 動作時間測試:

程控方式,各變量從故障前狀態翻轉到故障狀態后開始計時,直到“動作接點”的狀態
發生翻轉。

z 動作曲線測試:

用戶根據需要選取待測試的制動電流點Ir,軟件根據用戶所設定的動作電流的搜索范圍
和搜索精度自動尋找該制動點下的動作電流Id。

搜索過程分兩步進行:

1.粗略掃描:從動作電流的搜索起點Id0 開始,以10%倍的Ir 進行單向粗略掃描,一
旦發現動作 Idm ,則自動進入下一步的掃描;
2.掃描:從Idm 開始,采用二分法進行掃描,直到滿足搜索精度,則記錄該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Ir 點下的zui后一次動作電流Id 作為邊界點,結束掃描。
注:此處的動作指,動作接點的當前狀態相對于初始狀態發生變化。
§2-13-5-2 變量說明

1/4 繼電器:

z 繼電器類型:差動繼電器

z 額定電流In:差動繼電器的額定電流;

z 整定:起動電流:設置待測試差動繼電器的起動電流整定值;

z 整定:速斷電流:設置待測試差動繼電器的速斷電流整定值;

z 電流配置:本選項用于選擇測試儀側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

并聯”、“第1 組輸出”或“第2 組輸出”。

z 基波頻率:設置測試儀的電流輸出的基波頻率;

2/4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選擇繼電器的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6 種測試項目,包括:“手動試驗”、

“動作電流”、“動作時間”、“比率差動特性曲線”、“諧波制動系數”、“直流助磁特

性”;

z I1 輸出方式:I1 電流的輸出方式,即從測試儀的某相電流輸出;

z 頻率次數:I1 電流的輸出頻率,可選擇直流、基波、二次諧波、…、十次諧波等;

z I2 輸出方式:I2 電流的輸出方式,即從測試儀的某相電流輸出;

z 頻率次數:I2 電流的輸出頻率,可選擇直流、基波、二次諧波、…、十次諧波等;

– 測試項目選擇“手動試驗”時,設置手動試驗的有關參數;

. I2 步長:試驗過程中,I2電流的每次變化步長;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電流”時,設置動作電流試驗的有關參數;
. I2 變化起點:I2 電流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
般地,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I2 變化終點:I2 電流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I2電流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I2 電流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
時間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I2 電流的返回方式固定為動作返回,“動作返回”時,I2 電流在從
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器動作,則改變I2 電流的變化
方向,向起點返回。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時間”時,設置“故障前”和“故障”的相關參數;

. 故障前:時間:故障前狀態的輸出時間;
.. I1 幅值:故障前時間里的I1 輸出電流;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 I2 幅值:故障前時間里的I2 輸出電流;
.. I2 角度:故障前時間里I2 電流的輸出角度;
. 故障: *:從進入故障到故障結束之間的時間;
.. I1 幅值:故障中的I1 輸出電流;
.. I2 幅值:故障中的I2 輸出電流;
.. I2 角度:故障中I2 電流的輸出角度;
– 測試項目選擇“比率差動特性曲線”時,設置比率差動特性曲線試驗的相關參數;
. I1 變化起點:I1 電流變化的起點,即需要進行測試的制動電流I1 的變化起點;
.. 變化終點:I1 電流變化的終點,即需要進行測試的制動電流I1 的變化起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I1 電流的每次變化步長,即制動電流I1 從起點出
發,每隔一個步長選擇一個制動點進行測試,尋找該制動點下的動作電流;
. I2 搜尋起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動作電流I2 的搜索起點;
. 終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動作電流I2 的搜索終點;
. 搜索精度: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所允許的zui小誤差,同時也可視為搜索過程的
收斂判據。程序提供的表達方式為“誤差”,無論制動電流I1 的大小,動
作電流I2 的搜索允許誤差相同。該方式可保證動作邊界的誤差要求。一
般取精度為0.1A 左右。
. 故障前時間:針對每一個制動電流點I1,在搜索動作電流的過程中,每次輸
出I1,I2 前的時間(其間,電流輸出為0,電壓輸出為輔助電壓中所設置的電
壓),以保證保護能夠可靠復歸。一般可取0.5 秒;
. 故障*:每次子試驗項目從進入故障到結束之間的時間,故障*必須保證
大于保護的動作時間。由于差動保護通常為速動,故一般取0.5 秒;
– 測試項目選擇“諧波制動系數”時,設置諧波制動系數試驗的相關參數;

. I1 變化起點:I1 基波變化的起點,即需要進行測試的I1 基波的變化起點;
.. 變化終點:I1 基波變化的終點,即需要進行測試的I1 基波的變化起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I1基波的每次變化步長,即I1 基波從起點出發,
每隔一個步長選擇一個基波點進行測試,尋找該基波點下的動作電流諧波I2;
. I2 搜尋起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I2 諧波的搜索起點,如果事先無法預知
動作電流的大小,一般取0%倍I1;
. 終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I2 諧波的搜索終點, 如果事先無法預知動
作電流的大小,一般取100% 倍I1;
. 搜索精度: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所允許的zui小誤差,同時也可視為搜索過程的
收斂判據。程序提供的表達方式為“相對誤差”,I2 諧波的搜索允許誤差為I1
基波的百分數,其大小隨I1 而改變,該方式可保證動作邊界的相對誤差要求。
一般取精度為1~5% 倍的I1;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 故障前時間:針對每一個I1 基波點,在搜索動作電流I2 諧波的過程中,每次
輸出I1,I2 前的時間(其間,電流輸出為0,電壓輸出為輔助電壓中所設置的
電壓),以保證保護能夠可靠復歸。一般可取0.5 秒;
. 故障*:每次子試驗項目從進入故障到結束之間的時間,故障*必須保證
大于保護的動作時間。由于差動保護通常為速動,故一般取0.5 秒;
– 測試項目選擇“直流助磁特性”時,設置直流助磁特性試驗的相關參數;

. I1 變化起點:I1 直流變化的起點;
.. 變化終點:I1 直流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I1直流的每次變化步長,即I1 直流從起點出發,
每隔一個步長選擇一個直流點進行測試,尋找該直流點下的動作電流;
. I2 搜尋起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動作電流I2 的搜索起點;
. 終點: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動作電流I2 的搜索終點;
. 搜索精度:動作電流搜索過程中所允許的zui小誤差,同時也可視為搜索過程的
收斂判據。程序提供的表達方式為“誤差”,無論I1 直流的大小,動作電
流I2 的搜索允許誤差相同。該方式可保證動作邊界的誤差要求。一般取
精度為0.1A 左右。
. 故障前時間:針對每一個直流點I1,在搜索動作電流的過程中,每次輸出I1,
I2 前的時間(其間,電流輸出為0,電壓輸出為輔助電壓中所設置的電壓),
以保證保護能夠可靠復歸。一般可取0.5 秒;
. 故障*:每次子試驗項目從進入故障到結束之間的時間,故障*必須保證
大于保護的動作時間。由于差動保護通常為速動,故一般取0.5 秒;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輔助電壓:
z 輔助電壓 Ucx:選擇輔助電壓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幅值:測試儀需要輸出的輔助電壓,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z 頻率:當“輔助電壓”選為交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交流電壓的頻率;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2-13-6 中間及信號繼電器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中間及信號繼電器的動作值、返回值、返回系數以及動作時間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上半區左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和輔助電壓;
z 上半區右區:電壓、電流設置區,實時顯示、修改當前電壓、電流輸出的幅值;
z 下半區: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的試驗結果和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輔助電壓: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
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鍵翻
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以及返回系數等。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 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3-6-1 基本原理

z 手動試驗:

手動控制,按“+”、“-”鍵可按設定的步長增加或減小當前變量的大小,也可以直接輸
入當前變量的幅值,當繼電器動作或返回時,按“F8”或“F10”確認動作值或返回值,但
此時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
狀態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回時間等,試驗結束后,程序根據以上
記錄自動計算出返回系數。

z 動作/返回值測試:

程控方式,動作值測試時,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程控方式,返回值測試時,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z 保持線圈—保持值測試:
程控方式,動作值測試時,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z 時間測試:
程控方式,變量電壓從故障前狀態翻轉到故障狀態后開始計時,直到“動作接點”的狀
態發生翻轉。

§2-13-6-2 變量說明

1/4 繼電器:
z 繼電器類型:選擇待測試繼電器的類型,程序提供了2 種常見繼電器類型,包括“中
間繼電器”、“信號繼電器”;
z 直流/交流? :選擇待測試繼電器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動作方式:選擇待測試繼電器的動作方式,程序提供了4 種方式,包括:“電壓啟
動”、“電流啟動”、“電壓啟動,電流保持”、“ 電流啟動,電壓保持”;
z 額定電壓Un:中間/信號繼電器的額定電壓;
z 額定電流In:中間/信號繼電器的額定電流;
2/4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 選擇繼電器的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5 種測試項目,包括:“手動試驗”、
“動作/返回值”、“保持線圈—保持值”、“動作時間”、“返回時間”;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z U 輸出方式:試驗過程中,選擇電壓U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3 種方式,包括:
“電壓Ua”、“電壓Ub”、“電壓Uab”;

z I 輸出方式:試驗過程中,選擇電流I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3 種方式,包括:
“電流Ia”、“電流Ib”、“電流Iab”;

z 頻率:交流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此參數僅對交流型繼電器有效);

– 測試項目選擇“手動試驗”時,設置手動試驗的有關參數;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選擇當前需要變化的變量;
. 步長:試驗過程中,所選擇“當前變量”的每次變化步長;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返回值”時,設置動作/返回值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本參數具有兩個作用,
1.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
里,當前電壓電流輸出均為0;
2.對于動作值測試,由于測試方法為脈沖式測試,本參數可同時
用于設置每步變化輸出前所需要的間斷時間;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選擇當前需要變化的變量;
. 變化起點:當前變量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
地,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當前變量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當前變量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
時間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當前變量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當前變量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
器動作,則改變當前變量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當前變量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
行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 測試項目選擇“保持線圈—保持值”時,設置保持線圈—保持值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試驗過程中,設置本試驗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壓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當前變量:試驗過程中,選擇當前需要變化的變量;
. 變化起點:當前變量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
地,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當前變量變化的終點;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 步長:試驗過程中,當前變量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當前變量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
時間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當前變量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當前變量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
器動作,則改變當前變量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當前變量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
行變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 動作線圈I(動作線圈U):繼電器動作線圈I(動作線圈U)的起動值,其值
等于繼電器的額定電流(額定電壓);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時間/返回時間”時,設置“故障前”和“故障”的相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流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故障前:時間:故障前狀態的輸出時間;
. 電壓(電流):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壓(輸出電流);
. 故障: *:從進入故障到故障結束之間的時間;
. 電壓(電流):故障中的輸出電壓(輸出電流);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輔助電壓:
z 輔助電壓 Ucx:選擇輔助電壓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幅值:測試儀需要輸出的輔助電壓,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z 頻率:當“輔助電壓”選為交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交流電壓的頻率;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2-13-7 時間繼電器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交、直流時間繼電器的動作值、返回值、返回系數以及動作時間等。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上半區左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和輔助電壓;
z 上半區右區:電壓設置區,實時顯示、修改當前電壓輸出的幅值、角度;
z 下半區: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當前的試驗結果和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繼電器、測試項目、開關量、輔助電壓: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
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鍵翻
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試驗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時間、返回值、返回時間以及返回系數。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 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3-7-1 基本原理

z 手動試驗:

手動控制,按“+”、“-”鍵可按設定的步長增加或減小當前電壓的大小,也可以直接輸
入電壓的幅值,當繼電器動作或返回時,按“F8”或“F10”確認動作值或返回值,但此時
不記錄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如果試驗時引入保護動作接點,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
變化自動記錄動作值、返回值、動作時間以及返回時間等,試驗結束后,程序根據以上記錄
自動計算出返回系數。

z 動作/返回值測試:

程控方式,動作值測試時,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程控方式,返回值測試時,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z 動作時間測試:

程控方式,變量電壓從故障前狀態翻轉到故障狀態后開始計時,直到“動作接點”的狀
態發生翻轉。

§2-13-7-2 變量說明

1/4 繼電器:

z 繼電器類型:選擇待測試時間繼電器的類型,程序提供了2 種常見的電壓繼電器類

型,包括“直流—時間繼電器”、“交流—時間繼電器”;

z 額定電壓:繼電器的額定電壓;

z 整定值(s):設置待測試時間繼電器的時間整定值;

z 允許誤差:配合整定值,用于初始化程控試驗時變量的變化范圍(用戶可在此基礎

上根據需要另行調整);

2/4 測試項目:

z 測試項目:選擇繼電器的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3 種測試項目,包括:“手動試驗”、

“動作/返回值”、“動作時間”;

z U 輸出方式:試驗過程中,選擇電壓U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3 種方式,包括:

“電壓Ua”、“電壓Ub”、“電壓Uab”;

z 頻率:交流電壓的輸出頻率(此參數僅對交流電壓繼電器有效);

– 測試項目選擇“手動試驗”時,設置手動試驗的有關參數;

. U 輸出方式:試驗過程中,選擇電壓U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3 種方式,包
括:“電壓Ua”、“電壓Ub”、“電壓Uab”;
. 頻率:交流電壓的輸出頻率(此參數僅對交流電壓繼電器有效);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壓U 的每次變化步長;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返回值”時,設置動作值試驗的有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本參數具有兩個作用,
1.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

§2-13 常規繼電器測試

里,當前電壓電流輸出均為0;

2.對于動作值測試,由于測試方法為脈沖式測試,本參數可同時
用于設置每步變化輸出前所需要的間斷時間;
. 變化起點:電壓變化的起點,起點可以大于終點,也可以小于終點。一般地,
變化范圍的設置應能覆蓋繼電器的動作/返回值;
. 變化終點:電壓變化的終點;
.. 步長:試驗過程中,電壓U 的每次變化步長;
. 每步時間:電壓按其步長變化時,每一步大小的保持時間。一般地,每步時間
的設置應大于繼電器的動作(或返回)時間。
. 返回方式:電壓的返回方式,
. “動作返回”時,電壓在從起點→終點的變化過程中,一旦程序確認繼電器動
作,則改變電壓的變化方向,向起點返回。
. “全程變化”時,無論繼電器動作與否,電壓僅僅根據變化范圍的設置進行變
化,直至到達終點或返回到起點。
– 測試項目選擇“動作時間”時,設置“故障前”和“故障”的相關參數;

. 測試次數:設置當前測試項目的測試次數,范圍是1~3;
. 間斷時間:設置本次試驗結束到下一次試驗開始的等待時間,在間斷時間里,
當前電壓輸出均為0(此參數僅當測試次數大于1 時有效);
. 故障前:時間:故障前狀態的輸出時間;
.. 電壓:故障前時間里的輸出電壓;
. 故障: *:從進入故障到故障結束之間的時間;
. 電壓:故障中的輸出電壓;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輔助電壓:
z 輔助電壓 Ucx:選擇輔助電壓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幅值:測試儀需要輸出的輔助電壓,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z 頻率:當“輔助電壓”選為交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交流電壓的頻率;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本菜單主要用于反時限繼電器的動作時間特性測試,包括三個測試菜單:i-t 特性,u-t、
f-t、u/f-t特性,以及z-t 特性。

§2-14-1 i/t 特性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反時限過電流繼電器的I(t)動作特性;
主界面分為四個區域:
z 左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電流
設置,附加測試,開關量,以及輔助電壓;
z 左下區:電流顯示區,實時顯示試驗過程中正在輸出的3 相電流的幅值、角度;
z 右上區:試驗結果顯示區,實時顯示試驗過程中的測試結果;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電流設置、附加測試、開關量、輔助電壓: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4-1-1 基本原理
電流I 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逐點測量各電流I1、I2,…、In 處的動作時間。
§2-14-1-2 變量說明

1/4 電流設置:
z 電流配置: 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 第1 組輸出”
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z I 輸出方式: 選擇試驗過程中,電流I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12 種輸出方式,
包括“A 相電流”、“B 相電流”、“C 相電流”、“AB 電流兩并”、“BC 電流兩并”、“CA
電流兩并”、“ABC 電流三并”、“正序(三相對稱)”、“負序( 三相對稱)” 以及負序
電流(模擬相間故障)。如果i/t 試驗時的電流較大,建議選擇兩并或三并輸出。
試驗過程中,并聯相的電流相位自動調整為相同,均等于所設定的“相角”;
z 相角:試驗過程中,電流輸出的相位角(相位);
z I 變化范圍:i/t 特性試驗時所需要的測試電流的變化范圍(起點,終點);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z 步長:測試電流的變化步長。i/t 特性試驗時,測試電流從起點出發,以所設定的
步長逐點變化,測試各電流點下繼電器的動作時間;

z 每步時間:測試電流變化過程中,每一電流點所保持的zui大測試時間。一般地,“每
步時間”應大于繼電器i/t 特性中所可能出現的zui大動作時間;

z 故障前電流:測試儀在故障前時間內所輸出的電流大小。一般此電流應能保證繼電
器可靠返回;

z 故障前時間:為了保證下一個電流測試點測試之前繼電器可靠返回,每一個測試點
輸出之前均設置了一個故障前時間。故障前時間內,測試儀輸出所設置的“故障前
電流”;

z 頻率:測試儀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所輸出的交流電流、電壓頻率

2/4 附加測試:i/t特性曲線的補充測試點

z 基準電流Ir:附加測試點的基準電流Ir,一般取繼電器的額定電流;

z 附加測試點1、2、3、4、5、6:6 個附加測試點,必須選中(打“√”者)方進行
測試;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輔助電壓:

z 輔助電壓:選擇輔助電壓的類型:直流,或交流;

z A、B、C 相電壓:“輔助電壓”選交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3 相交流電壓,在整
個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z 直流 Ubc:“輔助電壓”選直流時,測試儀需要輸出的直流電壓,在整個試驗過程
中保持不變;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2-14-2 u-t,f-t,u/f-t特性

本菜單主要用于測試反時限電壓繼電器的u(t) 、f(t)、u/f(t)動作特性
主界面分為四個區域:
z 左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電壓
設置,附加測試,開關量,以及輔助電流;
z 左下區:電壓、頻率顯示區,實時顯示試驗過程中正在輸出的3 相電壓的幅值、
角度以及頻率;
z 右上區:試驗結果顯示區,實時顯示試驗過程中的測試結果;包括動作值、動作
時間及顯示動作結果曲線;
z 右下區: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電壓設置、附加測試、開關量、輔助電流: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
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4-2-1 基本原理
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逐點測量各點的動作時間。
§2-14-2-2 變量說明

1/4 電壓設置:
z 測試項目:程序提供了3 種測試項目,包括:u-t特性,f-t特性,u/f-t特性。
用戶根據需要任意設定;
z 變量選擇:程序根據測試項目的選擇,自動確定試驗過程中的變化量。如:u-t 特
性測試時,當前變量為電壓U;f-t 特性測試時,當前變量為頻率F,等等;
z U 輸出方式: 選擇試驗過程中,電流U 的輸出方式。程序提供了8 種輸出方式,包
括“電壓Ua“、“電壓Ub“、“電壓Uc“、“電壓Uab”、“電壓Ubc”、“電壓Uca”、
“正序(三相對稱)”以及“負序(三相對稱)”。如果u-t 試驗時的電壓較大,建
議選擇Uab、Ubc 或Uca線電壓方式輸出,試驗過程中,兩相的電壓相位自動調整
為互差180°;
z 相角:試驗過程中,電壓輸出的相位角(相位);

(以下參數當變量選擇為“電壓U”時有效)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z U 變化范圍:試驗時所需要的測試電壓的變化范圍(起點,終點);

z 步長:測試電壓的變化步長。試驗時,測試電壓從起點出發,以所設定的步長逐點
變化,測試各電壓點下繼電器的動作時間;

z 每步時間:測試電壓變化過程中,每一電壓點所保持的zui大測試時間。一般地,“每
步時間”應大于繼電器u-t(f-t,u/f-t)特性中所可能出現的zui大動作時間;

z 故障前電壓:測試儀在故障前時間內所輸出的電壓大小。一般此電壓應能保證繼電
器可靠返回;

z 故障前時間:為了保證下一個電壓測試點測試之前繼電器可靠返回,每一個測試點
輸出之前均設置了一個故障前時間。故障前時間內,測試儀輸出所設置的“故障前
電壓”;

z 頻率:測試儀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所輸出的電壓、電流頻率;

(以下參數當變量選擇為“頻率F 時有效)

z F 變化范圍:試驗時所需要的測試頻率的變化范圍(起點,終點);

z 步長:測試頻率的變化步長。試驗時,測試頻率從起點出發,以所設定的步長逐點
變化,測試各頻率點下繼電器的動作時間;

z 每步時間:測試頻率變化過程中,每一頻率點所保持的zui大測試時間。一般地,“每
步時間”應大于繼電器u-t(f-t,u/f-t)特性中所可能出現的zui大動作時間;

z 故障前頻率:測試儀在故障前時間內所輸出的頻率大小。一般此頻率應能保證繼電
器可靠返回;

z 故障前時間:為了保證下一個頻率測試點測試之前繼電器可靠返回,每一個測試點
輸出之前均設置了一個故障前時間。故障前時間內,測試儀輸出所設置的“故障前
頻率”;

z 電壓:測試儀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所輸出的電壓;

2/4 附加測試:

z 基準電壓Ur:附加測試點的基準電壓Ur,一般取繼電器的額定電壓,當變量選擇
為“電壓U”時有效;

z 基準頻率Fr: 附加測試點的基準頻率Fr,一般取繼電器的額定頻率,當變量選擇
為“頻率F”時有效;

z 附加測試點1、2、3、4、5、6:6 個附加測試點,必須選中(打“√”者)方進行
測試;

3/4 開關量:

z 動作接點:被測試繼電器出口接點在測試儀8對開入接點中的接入位置,試驗時,
程序將根據該開入接點的狀態變化情況確定動作或返回。
注:1)開入接點A 與a 共用公共端、B 與b 共用公共端、C 與c 共用公共端、R 與
r 共用公共端;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2)開入接點兼容空接點和帶電位接點;
z 確認時間:躲開臨界處接點的抖動,接點狀態變化后的保持時間大于確認時間時,

程序方予以認可記錄。一般取10~20ms。
z 開出量控制:控制測試儀上的2(或4)對開出接點狀態,閉合,斷開。
4/4 輔助電流:
z 電流:測試儀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所保持的6 相電流輸出;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2-14-3 z/t 特性

測試阻抗型繼電器(保護)的 Z(t) 階梯動作特性。本試驗中所有故障均為瞬時性故
障,Z為短路阻抗,t取跳A、跳B、跳C 中的zui大值。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7 頁顯示,包括:

. 定值1 :相間阻抗定值設置;
. 定值2 :接地阻抗定值設置;
. 項目:Ⅰ、Ⅱ、Ⅲ、Ⅳ各段阻抗測試倍數選擇;
. 故障: 測試的故障項目選擇;
. 設置: 測試時的故障情況設置;
. 開關量: 保護出口接點和測試儀的連接設置;
. 模型;各狀態下電壓、電流的計算模型;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控制參數的設置,結合計算模型,程
序自動計算各測試項目下的電壓、電流值;(光標位于菜單區時,按↑,↓鍵翻頁
查看各測試項目故障量情況)

z 右下區:試驗控制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z 設置1、設置2、阻抗點、故障、設置、開關量、模型:此7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
設置區的7 頁參數,光標移動到此7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
PgDn、PgUp鍵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結果:顯示本次試驗結果。
z 報告:查閱試驗報告。由于工控機硬盤容量限制,程序只提供了5 個報告和5
個通用報告用于試驗結果的儲存、顯示。報告僅供本測試程序調用,而通用報

告可供軟件包內的所有測試程序調用。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4-3-1 基本原理
單電源網絡計算模型:
本試驗根據測試項目和故障類型的選擇,分別由若干個子試驗項目構成,各子項目的
試驗過程分別如下圖所示:
其中,每一個子試驗項目中故障的啟動方式由用戶設置(自啟動,或按鍵啟動)。

§2-14-3-2 變量說明
1/7 定值1:相間距離,阻抗定值設置
z I段阻抗Z1:相間距離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I 段阻抗Z2:相間距離I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z III 段阻抗Z3:相間距離II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V 段阻抗Z4:相間距離IV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段電流:針對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 段的故障電流,一般可取5.0A;
(注:如果阻抗定值比較小,如0.1 歐左右,則為了減小保護測量電流電壓的相對
誤差,應相應地增大短路電流;反之,應減小短路電流,以免短路電壓過高。)

z II 段電流:針對I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I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法
同上;

z III 段電流:針對II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II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
法同上;

z IV 段電流:針對IV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V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法
同上;

2/7 定值2:接地距離,阻抗定值設置

z I段阻抗Z1:接地距離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I 段阻抗Z2:接地距離I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II 段阻抗Z3:接地距離III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V 段阻抗Z4:接地距離IV 段的阻抗定值,極坐標形式:幅值,角度;

z I段電流:針對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 段的故障電流,一般可取5.0A;
(注:如果阻抗定值比較小,如0.1 歐左右,則為了減小保護測量電流電壓的相對
誤差,應相應地增大短路電流;反之,應減小短路電流,以免短路電壓過高。)

z II 段電流:針對I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I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法
同上;

z III 段電流:針對III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II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
法同上;

z IV 段電流:針對IV 段短路阻抗的大小,設置試驗時IV 段的故障電流,設置方法
同上;

3/7 項目:

根據需要選擇各段阻抗定值的測試倍數,倍數可以改變,打“√”者表示選中測試;

z I段阻抗Z1:選擇I 段阻抗的各測試項目;

z II 段阻抗Z2:選擇II 段阻抗的各測試項目;

z III 段阻抗Z3:選擇III 段阻抗的各測試項目;

z IV 段阻抗Z4:選擇IV 段阻抗的各測試項目;

4/7 故障:

根據需要選擇需要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包括:

z A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2-14 反時限繼電器特性

z C 相接地: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AB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BC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CA 相間: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z 三相短路:打“√”者表示選中測試,同時可設置該類故障的故障方向;
5/7 設置:
本頁參數針對所有進行測試的故障類型進行設置,包括:故障的觸發方式,是否為

*性故障、短路合閘角的大小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6/7 開關量:
測試儀的開入量一般連接保護的動作出口接點,如跳A、B、C,重合R等。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7/7 計算模型:
本頁中的所有參數定義同“距離保護定值校驗”(詳見2-8-1-2)。
§2-15 計量儀表

§2-15 計量儀表

校驗交流型電壓表、電流表、有功功率表、無功功率表,以及變送器等計量類儀表。
主界面分為三個區域:
z 左上區:控制參數設置區,用于設置試驗時的控制參數,分4 頁顯示,包括電壓
電流,控制方式,變量選擇,PT/CT;
z 左下區:當前電壓、電流輸出所對應的功率顯示和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
示區。

. 二次側功率:測試儀當前輸出電壓(模擬PT 二次測)、電流(模擬CT 二次側)
所構成的功率;
. 一次側功率:與測試儀當前輸出相對應的PT 一次電壓、CT 一次側電流所構成
的功率;
. 試驗控制及試驗結果的輔助顯示區,輔助顯示開入/開出量狀態等。
z 右上區:電壓、電流輔助參數顯示區,根據“顯示切換”的選擇,程序提供了2
種輔助顯示方式,包括矢量圖和線序分量;
注:“輕載—F5”按鈕用于測試儀輕重負載的切換。一般情況下測試儀輸出為輕載

狀態,當測試儀所帶負載的阻抗值較大或需要輸出較大電流時,建議試驗前

按下F5 按鈕,將測試儀切換到重載狀態。
主界面的zui下一行為菜單行,按↑↓←→移動光標,按Enter 執行相應的菜單項:
z 電壓電流、控制方式、變量選擇、PT/CT:此4 項分別對應控制參數設置區的4 頁

參數,光標移動到此4 項上時,控制參數翻到相應頁面(也可以按PgDn、PgUp鍵
§2-15 計量儀表

翻頁),此時按Enter 鍵則光標切換進入主界面的控制參數設置區,

. 按↑↓←→鍵,光標將在控制參數區和電壓電流設置區內移動。
. 如果欲修改某項參數,按Enter 鍵進入參數輸入或選擇狀態,輸入或選擇完畢,
按Enter 鍵確認修改,或按Esc 鍵撤消修改。
. 按Esc鍵則光標切換返回菜單行中的相應項。
z 一/二次功率:顯示PT、CT 一次側功率或二次側功率(即測試儀當前輸出電壓、電
流所構成的功率),通過按Enter 鍵進行切換;
z 顯示切換:選擇不同的顯示方式輔助顯示電壓、電流,程序提供了2 種方式,包括
矢量圖和線序分量。
z 試驗:啟動本次試驗(也可以按測試儀面版上的 Start快捷鍵)。
z 退出:本菜單項具有雙重功能(也可以按Esc鍵),
1) 當前沒有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綠色),退出本測試程序,返回主菜單;
2) 當前正在進行試驗時(開/關按鈕顯示為紅色),結束試驗;

§2-15-1 基本原理
當本試驗為手控方式時,試驗開始后,根據需要可同時增加和減小3 路電壓、電流的
幅值及角度,也可以由用戶自行輸入所需要的電壓、電流。

§2-15-2 變量說明
1/4 電壓電流:

電壓、電流設置區,實時顯示、修改3 路電壓、3路電流的幅值、角度;
2/4 控制方式:
z 控制方式:選擇試驗過程中的控制方式;
. 手控:試驗過程中,3相電壓和3 相電流可以按照不同的步長同時發生變化,
當前變量的變化過程*由用戶控制,包括按 “+”、“-” 鍵增加、減小當前
變量值,按Esc 鍵中止試驗等。
. 時間控制:試驗過程中,電壓、電流的輸出值是不允許修改的,用戶對試驗的
干預于通過Esc 鍵中止試驗,選擇時間控制,可以進行電度表校驗。
z 輸出時間:試驗過程中,當前電壓、電流輸出所持續的時間,當達到輸出時間后,
程序自動結束試驗(此參數僅對時間控制有效);
z 系統頻率:電壓、電流的輸出頻率;
z 電流配置:選擇ABC 三相電流的輸出方法,可選擇“第12 組并聯”、“第1 組輸出”

或“第2 組輸出”。
本選項僅對硬件上具有6 路電流輸出功能的測試儀有效。
3/4 變量選擇:選擇3路電壓、電流(含幅值、角度)共12個參數中需要變化的變量
§2-15 計量儀表

(打“√”者)以及各自的變化步長(此頁參數僅在手控方式下有效)。

z U:選擇3 路電壓幅值Ua、Ub、Uc 中的變量,設置各自的變化步長;

z Ψ:選擇3 路電壓角度Ψa、Ψb、Ψc 中的變量,設置各自的變化步長;

z I:選擇3 路電流幅值Ia、Ib、Ic 中的變量,設置各自的變化步長;

z Ψ:選擇3 路電流角度Ψa、Ψb、Ψc 中的變量,設置各自的變化步長;

4/4 PT/CT:設置PT、CT 的變比。

z 一次側U1=:PT的一次側額定相電壓(= 額定線電壓/1.732);

z 二次側U2=:PT的二次側額定相電壓(= 額定線電壓/1.732);

z 變比U1/U2:PT 的變比(= 額定相電壓U1/額定相電壓U2),由程序根據上兩個參
數自動計算并填寫;

z 一次側I1=:CT 的一次側額定電流;

z 二次側I2=:CT 的二次側額定電流;

z 變比I1/I2:CT 的變比(= 額定電流I1/額定電壓I2),由程序根據上兩個參數自
動計算并填寫;
 

會員登錄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

請輸驗證碼

收藏該商鋪

X
該信息已收藏!
標簽: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個,單個標簽最多10個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撥打電話
在線留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男被一根又一根H强迫NP|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AV|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A片| 男人天堂网av在线| 欧美中文日韩亚洲| 亚洲综合AV色婷婷五月蜜臀| 久久久久久久懂色| 国产精品人妻99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拍小情侣国产拍拍偷| 10000部18以下禁拍拍视频| 欧美日日干| 日本毛片的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日日摸天天爽天天爽视频| 超碰caopro熟女m超碰分类|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九九热|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美国一级大黄一片免费的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网站| 欧洲色情三级欧美三级视频| 色哟哟精品日韩欧美|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第一幕|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A片| 免费全部黄A片免费播放软件|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日本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三级国产| 欧美mv日韩mv国产mv网站| 性色无码AV久久蜜臀| 国产麻豆老师在线观看| 在线西瓜观看AV影片|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欧美日韩一区亚洲| 老师的丰满大乳奶水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天堂| av网站的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