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1H國標法蘭式截止閥設計規(guī)范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法蘭式截止閥,包括閥體,閥體內部設置有空腔,閥體的正側面設置有進氣管道,閥體的背側面設置有出氣管道,閥體的外側壁上安裝有至少兩個閥門,閥門包括閥尖、閥桿、閥座,閥體的側壁上設置安裝閥門的凹槽,閥門的閥座一端插入對應的凹槽內,閥座端面與凹槽底部之間形成導流空腔,進氣管道的出氣端連通有多根進氣支管,進氣支管與導流空腔一一對應連通,導流空腔與出氣管道之間通過出氣支管連通,出氣支管安裝于閥體內部,閥尖安裝在閥桿的一端端面上,閥尖為圓錐體,閥尖的穿過導流空腔插入進與之對應的進氣支管管口內,閥桿安裝于閥座內并與閥座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能夠降低氣體的流速。
J41H國標法蘭式截止閥設計規(guī)范的主要標準
①GB12233-89 《通用閥門 鐵制截止閥與》
②GB12235-89 《通用閥門 法蘭連接鋼制截止閥與升降式止回閥》
③JB/T53174-94 《截止閥 產品質量分等》
④JB/T53165-92 《高壓平衡截止閥 產品質量分等》
⑤GB/T587-93 《船用法蘭青銅截止閥》
⑥GB/T590-93 《船用法蘭鐵制截止閥》
⑦GB8464-87 《內螺紋連接閘閥、截止閥、、止回閥 通用技術條件》
⑧GB8465.2-87 《內螺紋連接閘閥、截止閥、球閥、 基本尺寸 鐵制截止閥》止回閥球閥升降式止回閥
J41H國標法蘭式截止閥設計規(guī)范的主要性能
①與比較,調節(jié)性能較好,但因閥桿不是從手輪中升降,不易識別調節(jié)量大小;
②流阻較閘閥、球閥、大;
③密封面較閘閥少;
④密封性一般比閘閥差,對含有機械雜質的介質,關閉閥門時,易損傷密封面;
⑤價格比閘閥便宜;
⑥適用于蒸汽介質;不宜用于黏度較大,帶顆粒、易結焦、易沉淀的介質;
J41H國標法蘭式截止閥設計規(guī)范
填料層用于密封閥桿與閥座,增強截止閥的密封性,避免截止閥導通時,氣體在閥桿與閥座之間的間隙流動。支持壓蓋固定在閥座內部,螺紋套固定在支持壓蓋內部,當需要在軸向方向上移動閥桿時,直接旋轉閥桿,就能夠實現閥桿的軸向運動;例如:順時針旋轉閥桿時,閥桿向這進氣支管的方向移動至與螺紋套旋緊,逆時針旋轉閥桿時,閥桿向著遠離進氣支管的方向移動。為了延長填料層的使用壽命,需要將填料層的頂部密封住,傳統(tǒng)的填料層沒有密封裝置,因此,傳統(tǒng)截止閥中填料層使用壽命短;本實用新型中支持壓蓋用于密封填料層,需要更換填料層時,直接將支持壓蓋拆卸下來,即可實現填料層的更換。
截止閥(stop valve,Globe Valve)的啟閉件是塞形的閥瓣,密封面呈平面或錐面,閥瓣沿流體的中心線作直線運動。閥桿的運動形式,有升降桿式(閥桿升降,手輪不升降),也有升降旋轉桿式(手輪與閥桿一起旋轉升降,螺母設在閥體上)。截止閥只適用于全開和全關,不允許作調節(jié)和節(jié)流。
截止閥屬于強制密封式閥門,所以在閥門關閉時,必須向閥瓣施加壓力,以強制密封面不泄漏。當介質由閥瓣下方進入閥門時,操作力所需要克服的阻力,是閥桿和填料的摩擦力與由介質的壓力所產生的推力,關閥門的力比開閥門的力大,所以閥桿的直徑要大,否則會發(fā)生閥桿頂彎的故障。近年來,從自密封的閥門出現后,截止閥的介質流向就改由閥瓣上方進入閥腔,這時在介質壓力作用下,關閥門的力小,而開閥門的力大,閥桿的直徑可以相應地減少。同時,在介質作用下,這種形式的閥門也較嚴密。我國閥門“三化給"曾規(guī)定,截止閥的流向,一律采用自上而下。
截止閥屬于強制密封式閥門,所以在閥門關閉時,必須向閥瓣施加壓力,以強制密封面不泄漏。當介質由閥瓣下方進入閥門時,操作力所需要克服的阻力,是閥桿和填料的摩擦力與由介質的壓力所產生的推力,關閥門的力比開閥門的力大,所以閥桿的直徑要大,否則會發(fā)生閥桿頂彎的故障。近年來,從自密封的閥門出現后,截止閥的介質流向就改由閥瓣上方進入閥腔,這時在介質壓力作用下,關閥門的力小,而開閥門的力大,閥桿的直徑可以相應地減少。同時,在介質作用下,這種形式的閥門也較嚴密。我國閥門“三化給"曾規(guī)定,截止閥的流向,一律采用自上而下。
截止閥開啟時,閥瓣的開啟高度,為公稱直徑的25%~30%時,流量已達到*,表示閥門已達全開位置。所以截止閥的全開位置,應由閥瓣的行程來決定。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