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產品
暫無信息 |
又是一年清明到,提倡環保祭祀很重要
又是一年清明到,提倡環保祭祀很重要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即將到來,在這慎終追遠、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時節,在一些偏遠山區,還是可以看到這樣的人們:他們帶著紙錢等祭祀之物,懷著無盡的憂傷與懷念,穿梭于先人的墓地,呈現一幅幅扶老攜幼,緬懷祖先的溫情畫面。
改革開放以后,盡管各地以火化替代土葬的殯葬模式全面推廣,并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果,節約了大量的土地資源、緩解了由土葬造成的水土流失、避開了許多由土葬造成的諸如環境衛生和治安問題。但是,筆者走訪發現,一些地方仍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殯葬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需要向更加合理的模式方向引導。
如今,我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正確引導民間殯葬儀式向簡化、節約的文明健康模式轉化很有必要和尤為迫切。一來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二來可以消除許多不良的心理影響及心理暗示,由此促進符合現代社會特征的、健康文明的新風尚。
筆者認為,實際上,合理的民間殯葬儀式可以有多種形式,如統一在殯儀館內按照特定的儀式舉行追悼會,可由相關部門根據各地的民間實際提出范本。也可以推廣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網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活動,以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清掃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營造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
轉變殯葬觀念、提倡合理模式的殯葬儀式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建議相關部門加大文明祭祀宣傳教育和推廣力度,如每年可在各地做幾場文明祭祀示范儀式宣傳,再向農村區域展開,摒棄焚燒紙錢、冥物等落后的祭奠方式。作為黨政機關的公務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垂范,做文明祭祀的*、帶頭人,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