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產品
暫無信息 |
重拳出擊,環境違法官員離任退休“不免責”
重拳出擊,環境違法官員離任退休“不免責"
隨著國家不斷增加環保投入,部分地方環保部門作為地方重要的監管部門,往往也成為權力尋租的“灰色地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業人士對記者說,數據監測失真,煙囪里冒著黑煙,當地政府真的不知道?實際上很多時候,政府為了經濟考慮,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成了保護傘,而這里面地方環保部門也存在很多權力尋租問題,企業只要“伺候"環保部門人員,往往總能被網開一面。
第三巡視組組長吉林在向環境保護部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直言,環保部門存在的“毒瘤",其中包括環保部門存在干部插手審批,或者開辦公司承擔環評項目牟利,環保部門在審批中的腐敗和權力尋租等問題非常普遍,值得警惕。
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下一步環保部將用兩年左右時間對省級黨政及有關部門開展環保督察巡視,推動地方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與此同時,國家還將逐步建立地方領導人員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對損害生態環境的企業探索建立賠償制度,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失職、瀆職的黨政領導和工作人員,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環境違法官員離任退休后“不免責"。“我國GDP占的10.48%,卻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鋼鐵和20.3%的能源,實際上霧霾的根源,就是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污染物總量已經遠遠超過環境承載能力。"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一直沿著一條重化工業、大投資、能源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發展之路。而這也是一條高能耗的重污染之路,這是造成環境災難的直接經濟原因。
污染事實已經觸目驚心,環境質量已經成為“十三五"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短板和瓶頸。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由于過去多年快速發展付出過大的環境代價,中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總體環境狀況的特點是,環境質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態受損嚴重、風險隱患高,與公眾的需求和期待差距較大,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