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暖箱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對新生兒的影響
在這個環境溫度中,人體整個新陳代謝率也是處于狀態,消耗少,舒適度高。對于新生兒的中性環境,溫度則隨著體重及年齡大小而異,在出生頭24小時內,新生兒的中性溫度為32~33℃,早產的未成熟兒則為33~36℃。當長到四至七天時,足月兒的中性溫度至31 ~32℃,未成熟兒降至32~34℃。胎齡越小,體重越小的嬰兒所需要的中性溫度也越高。
如果新生兒的環境溫度低于中性溫度,則孩子的代謝率增加。給孩子喂的營養物質就不能被完整利用。所以,如何將新生兒的環境溫度保持在中性溫度是關鍵。
嬰兒培養箱,作為一個可創造類似母體子宮環境的設備,可以為新生兒提供接受治療和護理的特殊場所。
通過下面列表可以看到,新生兒出生后不同的時間段,培養箱對環境溫度和濕度的控制范圍是變化的。
▲超低體重兒暖箱溫度及濕度
▲不同出生體重兒暖箱溫度及濕度
為了做到溫控效果,現代的嬰兒培養箱具有箱溫模式和膚溫模式,滿足醫護人員對培養箱多種溫度控制模式的需要。并具有濕度控制功能,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對環境的溫度,特別是濕度要求高,胎齡越小的早產兒,非顯性失水的發生率更高。濕度控制,能更好地早產兒在合適的濕度環境下,減少早產兒的非顯性失水。
暖箱對于溫度的控制要做到,迅速升溫,保濕。溫控的精度要到1度,濕度變化以10%為評價檔位。由于對早產兒采用保暖措施后,溫度變化在0.3度范圍內,這就要求暖箱的傳感器精度,膚溫要達到0.3℃,箱溫要達到1℃以內。同時濕度控制精度要在10%。這樣才能便于醫護人員,根據不同階段調節暖箱的溫度和濕度,進而做到體感中性溫度。
多項研究表明,不同的溫度濕度環境下,對早產兒在暖箱內養護天數、生理性體重下降速度,恢復至出生體重時間,住院期間日均體重增加值等指標都有統計學差異。說明在養護期間,精細化控制和監控溫度、濕度,直接關系到對患兒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