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流體色譜法,英文簡稱SFC,是一種以超臨界流體作為流動相的色譜方法。超臨界流體色譜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的色譜技術。由于利用了超臨界流體獨特的性質,使得能夠分離和分析液相和氣相色譜不能解決的一些對象。超臨界流體色譜技術發展很快,應用也十分廣泛。據Chester估計,至今約有全部分離的25%涉及難以對付的物質,通過超臨界流體色譜能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
超臨界流體色譜特點
相比較固相、液相色譜法,超臨界流體色譜的主要特點就是利用了超臨界流體介于液體、氣體之間所擁有的特性。我們先需要了解下物質臨界點和物質三相。
物質的相
物態叫做“相”,物質一般具有三相——固相、液相、氣相(固態、液態、氣態),物態的變比常叫做相變?;蛘哒f,在某一系統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質均勻的部分亦稱為相。相與相間必有明顯可分的界面。例如,食鹽的水溶液是一相,若食鹽水濃度大,有食鹽晶體,即成為兩相。水和食油混合,是兩個液相并存,而不能成為一個相。
某些純物質具有三相
三相點也稱“三態點”,般指各種穩定的純物質處于三個相(態)平衡共存時的狀態。三相點具有確定的溫度和壓強。
水、冰和汽三相共存時,其溫度為273。16K(0。01℃),壓強為6。106×102帕。由于在三相點物質具有確定的溫度,因此用它來作為確定溫標的固定點比選汽點和冰點具有*性,所以三相點這個固定溫度適于作為溫標的基點,現在都以水的三相點的溫度作為確定溫標的固定點。
物質臨界點
物質在三相點下,固、液、氣,三態處于平衡狀態。而在物質的超臨界溫度下,其氣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密度。當處于臨界溫度以上,則不管施加多大壓力,氣體也不會液化。在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以上,物質是以超臨界流體狀態存在。即在超臨界狀態下,隨溫度,壓力的升降,流體的密度會變化。此時的物質既不是氣體也不是液體,卻始終保持為流體。臨界溫度通常高于物質的沸點和三相點。
超臨界流體的特性
超臨界流體恰好介于氣體和液體之間,具有對分離極其有利的物理性質。超臨界流體的擴散系數和粘度接近于氣相色譜,因此溶質的傳質阻力小,可以獲得快速GX分離。另一方面,其密度與液相色譜類似,這樣就便于在較低溫度下分離和分析熱不穩定性,相對分子質量大的物質。另外,超臨界流體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如擴散,粘度和溶劑力等,都是密度的函數。因此,只要改變流體的密度,就可以改變流體的性質,從類似氣體到類似液體,無需通過氣液平衡曲線。超臨界流體色譜中的程序升密度相當于氣相色譜中程序升溫度和液相色譜中的梯度淋洗。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