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商
上海聯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資料大小
0K資料圖片
下載次數
0次資料類型
未傳瀏覽次數
1433次前,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趙要風教授、李寧院士在9月份出版的兩期免疫學雜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連續發表文章探討動物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進化問題。
通過與澳大利亞、瑞典科學家以及云南大學張亞平院士研究組、本校生物學院張子丁教授的合作,兩位教授研究小組在一種原始哺乳動物鴨嘴獸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免疫球蛋白類型并命名為IgO(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9,183(5):3285-93)。IgO是近幾十年來在哺乳動物中發現的除IgM,IgD,IgG,IgA和IgE外的*新類型,它包括四個固定區結構域和一個鉸鏈區結構,在結構表現為低等動物IgY與哺乳動物IgG的中間體形式而且與兩者均具有基因序列同源性,明確證明了哺乳動物IgG來源于低等動物的IgY。同時他們發現鴨嘴獸IgD(包含10個固定區結構域,無鉸鏈區)與高等哺乳動物IgD結構(2到3個固定區結構域和一段鉸鏈區)上具有顯著差異,但與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IgD結構上相同。這些結果表明作為zui原始的哺乳動物,鴨嘴獸免疫球蛋白基因同時混合了高等哺乳動物與低等脊椎動物的特征。
在另外一項研究中(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9,183(6):3858-64),兩位教授與瑞典及美國研究人員合作對爬行類動物綠安蜥的免疫球蛋白基因進行了詳細研究,發現這類爬行類動物中缺乏負責黏膜免疫的IgA基因。
兩位教授在免疫球蛋白基因方面的研究對了解基因在脊椎動物中的進化提供了有意義的線索。
我校在讀博士研究生崔慧婷、位治國和吳釬分別是兩篇論文的*或并列*作者。這兩項研究得到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及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