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今日焦點 Today's Focus
查看更多+2022年醫療器械產業持續高增長,營業收入預計達13000億元
2023年01月17日 14:29:17
來源:制藥網 點擊量:6973

據預計,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營業收入或達13000億元,同比或增長12%左右。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分析人士指出,受益于經濟水平的發展,健康需求不斷增加,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縱觀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穩中求進,產業規模持續高增長。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從2015年到2021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營業收入(規上+規下數據)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65%,即從6297億元增長到11560億元。據預計,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營業收入或達13000億元,同比或增長12%左右。
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在終端臨床需求、政策支持、進口替代等推動下,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有數據統計,2021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7.6%,達到9640億元,據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或將達到11710億元。
同時,國內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數量也穩步發展。根據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22年,國家藥監局共批準注冊醫療器械產品2500個。僅2022年12月,國家藥監局共批準注冊醫療器械產品339個。其中,境內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273個,進口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37個,進口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25個,港澳臺醫療器械產品4個。
此外,有數據統計,2022年,境內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首次注冊數量同比增長63.04%,達到1844件;境內第二類醫療器械首次注冊數量達到13334件;境內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新增備案數量達到29807件。從細分領域分布來看,2022年境內醫療器械產品首次注冊數量較多的為體外診斷試劑(占比17.2%)、無源植入器械(占比21.7%)兩個領域。
而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增長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增長較快。其中2022年突破三萬家,截至2022年9月達31503家。
按照生產醫療器械產品類別來,2022年,可生產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有19025家,增長快;可生產二類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有14119家,增長平穩;可生產三類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有2412家,增長較快。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及人民健康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正在持續高速增長。且隨著利好政策加持、國內醫療器械廠家技術迭代、醫保控費的推動,進口替代成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
如在政策端,國務院、藥監局多次發文,支持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尤其是鼓勵臨床急需、創新度較高的產品加速上市;
在支付端,醫保控費和集中帶量采購一方面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擠出了空間,另一方面,由于國際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需要考慮全球市場價格同步的問題,國內醫保控費和集中帶量采購對國際醫療器械廠家的擠出效應較為明顯。
此外,國內醫療器械市場快速增長,市場擴容空間大,更是有利于推動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快速擴張和對進口產品的替代。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伊犁州友誼醫院就“伊犁州友誼醫院2025年第二批醫療設備采購項目”發布招標公告,預算486.17萬元。2025-05-12 09:14:05
-
4月2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醫療器械網絡銷售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2025-05-06 11:57:34
-
山東中醫藥大學就“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醫療設備采購項目 ”發布招標公告,預算240萬元。2025-04-28 09:42:04
-
日前,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公開征求《關于優化全生命周期監管 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的舉措(征求意見稿)》意見,針對醫用機器人、人工智...2025-04-08 09:59:13
-
嚴控醫療器械質量關卡 國家藥監局發布2025年醫療器械抽檢方案
國家藥監局發布2025年醫療器械抽檢方案,強化檢驗、復檢、處置全流程監管。要求嚴格依據標準開展檢驗,對拒不配合企業實施信用懲戒,復...2025-03-31 15:14:10 -
2025年3月1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在中國境內企業生產有關事項的公告》,對進口醫療器械境內生...2025-03-28 15:03:18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