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營養健康消費需求提升 藜麥“七十二變”疊加品質升級帶來新體驗
2021年12月27日 13:57:37
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 點擊量:7152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糧食加工的認識加深以及健康意識提升,市場端的糧食消費在品類、種類上都更加注重選擇,以藜麥為代表的粗糧愈發受到消費者青睞,藜麥米適度加工與深加工產業鏈延伸成為亮麗風景線。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精白亮的糧食更安全營養?實際答案或許并非如此,糧食經過度加工后所含的營養物質往往也會被帶走,可食用性大打折扣。隨著近年來人們對糧食加工的認識加深以及健康意識提升,市場端的糧食消費在品類、種類上都更加注重選擇,以藜麥為代表的粗糧愈發受到消費者青睞,藜麥米適度加工與深加工產業鏈延伸成為亮麗風景線。
藜麥產業蓬勃發展
藜麥,又稱南美藜、印第安麥、藜谷、金谷子、灰米,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的糧食種類。因具有高營養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等營養屬性,調節免疫、增強機體功能、降低膽固醇等功效,近年來有著“超級谷物”美譽的藜麥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帶動上中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如今在我國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山西等高海拔地區,耐寒、耐干旱、耐鹽堿的藜麥有著廣泛種植,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年增長近30%之下2020年我國藜麥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成為助力地方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為了滿足日益增長提升的物質需求和大好消費前景,藜麥加工也不斷向兩個大方向縱深發展。
藜麥米加工適度化
近年來,糧食消費的主要爭議集中在精細糧食是否更健康營養中,無論是人們熟知的米面糧食,還是藜麥、豆類雜糧等市場“新寵”都面臨著此類考驗。在業內專家多次提出精細糧食并非更好,且我國大力提倡糧食適度加工的背景下,諸如藜麥米的興起還更需從加工端進行切入。
當下,用于糧食加工的去石機、脫粒機、分選機等設備在性能上已經比較成熟,藜麥米自動化生產線已經能夠很好地服務加工端。而筆者也注意到,相較于讓粗糧更加精細化,山西一藜麥生產廠選擇對加工的“度”進行把控,以常態化的五道工序和對糧食機械的精度控制確保經過層層洗禮后的藜麥米不失本色。面向藜麥需要去除有微毒的皂苷這一環節,該工廠還加強技術研發,以集清洗、烘干于一體的流水線去除皂苷,并降低對藜麥胚芽的損傷。
藜麥深加工多元化
非但如此,隨著消費端營養保健需求提升,藜麥還在相對平常的藜麥米加工之下,延伸出藜麥餅干、藜麥茶、藜麥面條、藜麥谷物棒、藜麥代餐粉、藜麥牛奶、藜麥白蘭地等多樣化產品。在產業鏈的延長中,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生產技術升級,利用現代化的生產設施打造新品等都十分搶眼。
據悉,今年年初青海“藜麥代餐粉的研究與開發項目”就在藜麥微膠囊和超微粉碎技術加工取得不錯突破,產出的藜麥代餐食品在口感、品質上均有所提升。另外,諸如光明等乳企還利用現有的乳制品加工生產線,將帶有健康標簽的藜麥融合到低溫乳制品生產中,有嚼勁的乳制品為人們帶來舌尖上的新體驗。
結語:近些年,健康營養已經成為食品消費中備受關注的話題,疊加消費者更加追求一些“新品”,藜麥可以說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我國藜麥消費進一步打開,處于發展中的藜麥產業還是要從加工端進行切入,以品質升級迎合消費需求轉變,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此次團體標準的出臺,全面規范了花溪牛肉粉的術語定義、加工制作、感官要求、理化指標等方面,從根源上解決了產業發展的痛點。2025-05-19 14:02:41
-
近日,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實施意見》,聚焦農業領域科技創新重點方向,建設完善全國重點...2025-05-14 10:26:05
-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對檸檬及其加工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2025-05-13 15:00:08
-
近日,長治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就“長治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2025年煤基油國家質檢中心獎補資金設備采購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2025-05-13 08:55:09
-
新鄉俊杰、河南中雪等眾多企業也相繼推出同類產品,甚至有企業將老面小籠包引入燒烤市場,拓寬應用場景。2025-05-12 14:36:10
-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設備將更加智能、靈活,能夠更好地模擬人類的烹飪技巧與服務方式,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2025-05-09 15:38:50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